第153章 赵大的人生至暗时刻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153章  赵大的人生至暗时刻

    阳晋川盐厂西北边,河谷地上游,有一片单独隔离的采石区,与盐厂主产区相距一里多远。

    在这里采挖卤盐石的,都是泾州各县乡押送来的囚犯。

    大多是些鸡鸣狗盗之辈,或是聚众闹事斗殴伤人,或是调戏非礼良家女子耍耍流氓。

    所犯之事倒也不大,一般羁押数月至一年半载不等也就放出监牢。

    朱秀寻思着不能浪费劳动力,下令各县定期将囚犯押送盐厂,羁押在此采挖石头,美其名曰劳动改造。

    真正的重刑犯,抓住查清案情,报节度推官复核,直接斩首示众。

    如此也算明正典刑,令泾州治安为之一肃。

    囚犯劳动改造自然没有报酬,每日管两顿饭,考核工时量,如能按时按量完成,一段时间后则有减刑机会,否则将会延长改造时间。

    采石区正中竖立几根木杆,上面挂着几颗人头,经过小半年的风干,早已露出森森白骨。

    采石区在一片岩石岗里,外围是茂密的树林,有一队兵士五十余人驻扎充当看守。

    “救~咕噜噜~”赖大柳在井窖里拼命扑腾,大口大口水往肚里灌。

    朱秀觉得这个想法相当有建设性,将浑和尚表扬一通,采纳建议,正式写入改造场管理条例。

    二十一年来,他从未吃过如此大的苦头,受过如此大的屈辱!

    作为一个自小锦衣玉食的官n代子弟,赵匡胤从未想过,自己有朝一日会沦落至这般凄凉境地!

    在泾州山区挖了半个月石头,更是他想都不敢想的经历。

    真正让他忌惮的,是那个脑子浑噩的巨汉。

    早就注意他一举一动的浑和尚走下高台,走了过来,沉声道:“你要作何?”

    若那巨汉不在,今日他便要找机会脱身!

    赵匡胤暗暗攥紧拳头,观察看守位置和改造场的进出道路。

    从踏上前往泾州的路途开始,赵匡胤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自己。

    赵匡胤轻蔑地瞟了赖大柳一眼,拖着脚镣站在一排囚犯的最左边。

    史向文倒是很喜欢住在改造场,他可以在石岗旁边的林子里抓虫子玩蛇,跑到溪流里捉鱼捞虾,在草地上奔跑追逐蝴蝶,整日玩的不亦乐乎。

    身穿褐色短衫的囚犯们依次走出,在屋前站成一排,报数点名。

    “赵大耳!麻溜地过来列队!别磨磨蹭蹭的!”丁十三号房长赖大柳厉声呵斥。

    史向文闷闷地道:“石头哥说,不能让你跑了,你哪也去不了。”

    赖大柳见他脚步散漫,怒喝道,却不敢上前拉拽,只敢隔远些吼叫。

    浑和尚警告意味浓重地瞪他一眼,手扶挎刀离开。

    其间有一刻钟的自由时间。

    一股辛酸的情绪涌上心头,赵匡胤双目温热,泛起泪光,胸膛剧烈起伏,连连深呼吸才压下当场洒下热泪的冲动。

    朱秀又调来一队军士协助看守,还连哄带骗让史向文搬来小住几日,好好震一震这些乡里的刺头恶霸。

    赵匡胤冷冷瞥他一眼,也不理会,自顾自地掬水洗脸。

    当然,如果发现装病偷懒,一次劳改时长加一个月。

    他觉察到高台上有人注视着自己,心中冷笑,装作不知。

    可是很快,他的笑容一点点凝固,因为他看见不远处的树林里,一个浑身沾满草屑,披散一头狮鬃长发的巨汉钻了出来,迈开大步朝他走来。

    顿了顿,赵匡胤带着几分讥诮道:“还是说,你们怕我逃脱?”

    巨汉怀里抱着一只瑟瑟发抖的野兔,脖子上挂着一条软趴趴的黑蛇。

    浑和尚冷笑:“就凭你,想逃出去,还差点意思!给他松开!”

    赵匡胤一只手抓住生长在山崖顶的茂密草叶,脚下奋力一蹬,大半个身子出现在崖顶。

    整个改造场,只有他一人手脚戴着镣铐。

    “少耍心眼,老实些!”

    等出去后找到朱秀,他一定要揪住那臭小子的衣领,愤怒地质问,为什么要把他扔在这里挖了半个月石头!

    还跟一帮偷鸡摸狗的流氓混混关在一起,睡一张大通铺,连出恭洗浴都在一起!

    赵匡胤满腔悲愤,千里迢迢来到泾州,先是因为兵荒马乱道路封锁,被困岐州。

    两个时辰后,临近中午,才是放饭时间。

    挖了半个月石头,他将这里的地势地形熟记于心,就为了寻找机会脱身。

    赵匡胤从茅房出来,瞧见赖大柳撅着屁股蹲在井窖边洗脸,四周没多少人,大部分犯人都已经朝集合点赶去。

    经由毕镇海举荐,朱秀亲自考察后,决定让他转业成为改造场第一任场长,隶属于节度推官管辖,属于泾州司法系统基层吏员。

    赵匡胤回头看了眼,顺着木梯跑上石岗,一路上又轻易地打翻几个看守。

    改造场负责人叫浑和尚,是个吐谷浑和汉人生的杂胡儿,也是最早一批镇海营老卒,敢打敢杀作战勇猛,为开辟邠州贩盐的商路立功不少。

    赵匡胤指了指一块矗立在生活区的告示牌,上面写着各项管理条例和惩罚措施,淡淡道:“我的要求合理合规,如果不照章执行,只怕以后难以服众。”

    奖罚分明的制度下,管理顺畅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。

    从此后,再也没有发生过囚犯暴动事件。

    浑和尚记得关将军说他叫赵匡胤,但是匡胤两个字他不会写,又见他长手长脚,白面大耳,就给他在羁押簿上注名“赵大耳”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