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章 盐厂偶遇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第(2/3)页
两个看守抬着一副担架,担架上躺着一个人,浑身大部分裹缠纱布,像是受伤不轻。
经过良原县李光波率领镇兵为恶事件后,朱秀深觉镇兵的存在弊大于利,严重侵犯县府权力,把持地方财源,为祸不小。
能打伤看守出逃,说明此人有一身功夫,最后关头却又被史向文撞见,只能算他倒霉。
浑和尚嗤笑道:“大概是怕少使君要治他脱逃之罪。”
近来岐州战乱不息,有近千户百姓逃入泾州避难,鹑觚县令沈学敏上报求助,朱秀便让关铁石率人赶去协助安置。
朱秀愣住了,不敢相信地提高嗓门:“他叫什么?你再说一遍?”
“赵大耳!不想死的话就莫要乱动!”浑和尚厉声警告。
浑和尚说的那处山崖他也知道,不算太高,却十分陡峭,从上面摔下来还能活命,说明此人命硬。
泾州白盐质量高,价钱实惠,在关中一带形成口碑效应,坊州的保大节度使、耀州的顺义节度使也不断派人与毕镇海私下接触,希望可以从泾州定期购买白盐。
目前来看,将治安管理权交回地方符合实际情况,一些弊端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祛除。
结合中唐以来的街使制度,和后世两宋年间的巡检制度,经过慎重考量,隶属于地方县府管辖的治安警捕队应运而生。
朱秀越说,担架上的汉子越激动,浑身都在颤抖,一双红热的眼睛死死盯住他,像是有千言万语,缠裹纱布的双手努力抬起,似乎想要抓住他。
农商经济的良好运作,离不开高效合理的吏治管理。
朱秀轻轻摁下汉子颤抖的手臂,和颜悦色地宽慰道:“莫怕,我们泾州的律法是非常人性化的,不会胡乱治罪。你安心养伤,伤好以后继续服役,切莫再做傻事,老老实实接受改造,出来以后重头做人”
盐厂对于彰义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厂长一职由朱秀亲自兼任,日常管理则交由几个靠谱的吏员。
当初朱秀为史匡威设计的振兴三步走战略,改革内政清理吏治是重中之重。
“咦~他竟然哭了!”朱秀惊讶地发现,汉子眼睛通红,蓄满泪水,情绪突然变得很激动。
朱秀怔了怔,笑道:“此人叫赵大耳?”
浑和尚远远瞧见朱秀,赶忙走近,抱拳行礼道:“拜见少使君!”
除掉每月供应本州的两万斤盐,还有近四万斤可供交易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