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192章 李从嘉和徐铉的泾州历险记 泾州,阳晋川盐厂。 盐厂和安定县城直通的白盐大道上,一伙风尘仆仆的旅人乘车跨马而来。 他们一路询问盐厂具体位置,混杂在拥挤的人群中,朝盐厂赶去。 今日正值盐厂每七日一次的休息日,大批轮休的盐厂工人出厂回家,又或是到县城游逛,采买生活物品。 宽阔的白盐大道,甚至出现十几辆马车并行的盛景,货郎行人如织,牛马骡子驴叫声此起彼伏,有小贩沿街搭建棚户,贩卖货物,开设茶铺、瓜果糕饼铺,卖些吃吃喝喝的小玩意,也有各色手艺人,吆喝着兜售自己做的泥人、草虫、篾筐、扫帚等杂七杂八的物件。 如今的白盐大道,早已变成安定县外,最繁忙热闹的一条商业街兼通行要道。 一辆马车上,一位相貌奇特的少年探出脑袋,好奇地四处张望。 他双目生重瞳,额头宽广,一对兔牙隐约露在嘴唇外,配上白皙懵懂的表情,倒像是个文弱的小正太。 这一行人,正是跋山涉水,从江宁来到泾州的李从嘉、徐铉。 他们一年多前从江宁出发,乘客船逆江而上,直达江州,走汉水过沔阳入境后蜀。 徐铉满脸讶异,一处小小县城,竟然还有如此规定? 正因为如此,徐铉和李从嘉一行,只得绕远路从后蜀入境。 如今在泾州,当兵吃粮可是最优等的职业。 “三爷爷”徐彪低呼一声,后背心被汗水浸透。 徐彪不敢多嘴,翻身下马,捡起刚才扔的粗布手帕,将吐在地上的口痰擦干净。 关铁石厉声道:“让你的人放下兵器!否则格杀勿论!” 徐彪想亲自到盐厂内瞧瞧,看看近来在淮北声名鹊起的泾州白盐,究竟是如何产出的。 “走!”徐彪低喝,赶车的护卫抽打马鞭,继续沿着白盐大道往前走。 关铁石甲胄在身,一挥手,骑军兵士将徐铉一行人团团围住。 徐彪咯一口痰吐在地上,摸出一块粗布手帕擤鼻涕,用完后觉得有些脏了,随手一扔落在身后。 徐铉和李从嘉乘坐的马车四周,跟着十名灰袍武士,个个目光锐利,孔武勇壮,领头之人名叫徐彪,是徐家的偏房子弟。 徐铉苦笑道:“都把兵器放下.” 不幸的是,去到汉中,又恰好碰上蜀主孟昶出兵袭扰散关,准备趁着关中战乱之时,兵出散关偷一把鸡 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兵荒马乱不安全,徐铉不敢走,只得滞留下。 徐彪看着车水马龙的白盐大道,愈发觉得迷惑。 刘承祐为此很是恼怒,召集众臣商议后,决定不与唐国妥协。 一名部下凑近道:“可要派人传信帅爷?” “这位大娘,不知有何事?”徐铉清清嗓,操一口别扭的开封官话,和颜悦色道。 关铁石皱眉,听口音像是江淮一带的人,冷冷地道:“这句话应该我问你们!你们是何身份?接近盐厂有何目的?” 从马车旁路过时,几道锐利目光带着审视之意朝徐铉李从嘉等人看来,着重关注徐彪和手下护卫。 当然,偏支永远是为嫡脉服务,也只有在嫡脉的庇护下,私盐生意才能风生水起。 刚抓起缰绳,一个戴红布袖标的大婶,不知从哪里冒出来,张开手拦在徐彪马匹前,严厉地道:“这位官人,请你下马,将刚才吐的痰和扔掉的垃圾处理干净!” 他也算是走南闯北,虽没来过泾州,但听说泾州闭塞穷困,百姓生活艰难。 可惜关铁石没理会,冷冷喝道:“全数押往改造场!” 兔牙李从嘉也探出脑袋,好奇问道:“敢问大娘,若是有灰物要扔,又或是要如厕,又该如何?” 李璟急归急,却不敢大张旗鼓的追赶,更是将皇子李从嘉微服离境的消息死死捂住。 徐彪一急,用江淮话大声咒骂,可惜被两个粗壮军士死死摁住。 大婶白了他一眼:“当然是安定县人!我家就在城西瓦头村,第二甲第六户!” 大婶的骄傲让徐铉和李从嘉有些莫名其妙,徐铉又急忙问道:“大娘既是泾州本地人,为何会讲中原官话?” 大婶插着腰杆,听口音知道这伙人是外乡来的,语气缓和了几分,指着地面说道:“官府有规定,白盐大道不许抛洒垃圾,不许吐痰,更不许随处屙屎撒尿!外乡人初犯,不罚钱,但要清理干净!” 徐铉哭笑不得,这是何意? 难不成,泾州州府衙门,还专门成立了一支监督人不许吐痰随处大小便的队伍? 几名青年捡起钱币,相互看看,撒腿就跑。 落选者无不遗憾,满心期待下一次募兵。 要是汉王朝的州县都如泾州一般,那孟蜀和南唐也就没有延续的可能,趁早纳土归降,还能保下子孙富贵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