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8章 求学二人组刑满释放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徐铉看了他一眼,幽幽道:“小郡王有所不知,咱们这一路走来,一行十三人,野外露宿还好说,但凡投宿吃喝,一日费都在四五贯左右”

    当时徐铉只是冷笑,根本没当一回事,也不指望这些东西能物归原主。

    徐铉记得进入改造场时,那个自称管事的独眼秃头汉子,蛮横地搜查他们随身携带的包袱,还命人搜遍他们全身,说所有私人物品不得携带,改造期满自会归还。

    李从嘉拱拱手讪讪道:“小王从未出过远门,对钱财也无甚概念,让徐先生破费了。等他日回到江宁,小王一并奉还。”

    “小郡王一语道破!”徐铉夸赞道,“徐彪早已准备好北上泾州,恰逢雪赋惊艳现世,徐某便也动了心思,来泾州寻访高人。”

    徐铉苦笑道:“这还算少的,咱们在成都每日的费高达数十贯钱,全靠从徐家商铺支取,否则连汉中都到不了就得饿死。”

    李从嘉笑道:“所以当日西梁河瓦子,与宋齐丘争辩,徐先生扬言要来泾州求学,并非激愤之下意气之言,而是早有打算?”

    “啊?这么多?”李从嘉黑皴脸蛋微微泛红,鼻尖冒出几颗汗珠,心虚不已。

    徐铉翻看着那几条上好蜀锦缝制的裤头,摇摇头叹气道:“此物也能换不少钱.等会进城找个布店,扯一匹粗麻,重新赶制些,小郡王今后还是改穿粗布裈吧。太过奢侈,反而容易惹人瞩目,万一有人怀疑你我身份,没有徐彪保护,只怕有危险”

    “徐先生自去清洗,我自己来便好。”李从嘉接过湿漉漉的手帕擦脸。

    徐铉又气又恼,却不敢争辩,拉着李从嘉赶忙从下山小路离开。

    简单洗漱后,徐铉对着溪水整理仪容。

    徐铉打报告,希望可以讨要一些伤药涂抹,改造场场长浑和尚检查过后,毫不留情地拒绝了,说只要多磨磨,磨掉两层皮往后就没事。

    徐铉摆摆手:“出发前有言在先,一应费由徐氏承担,小郡王无需客气。只是,谁也没想到会落到如今这般田地,现在拢共只剩这些钱,只能开源节流,想办法撑到徐彪等人出来。”

    泾州白盐之名想必小郡王也知晓了,这种采自盐石的精盐,品质堪比上等湖盐。采制石盐的技法徐家也有掌握,但产出的石盐品质远不及泾州白盐。

    就算撞大运洗脱冤屈,活着离开大狱,也只会剩下半条命。

    李从嘉幽幽道:“徐彪等人来泾州,应该早有预谋,绝非临时起意,也不只为护送我与先生。实情如何,还请先生如实告知。”

    “徐先生,我们今后作何打算?”李从嘉支棱着下巴,望着溪水里游窜过的几条小鱼,忧愁不已。

    “小郡王包袱里可还有钱?”徐铉问道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两支小楷软毫笔,一小块徽山墨锭,巴掌大小的一方歙砚,就是没有半文钱。

    徐彪等人还在改造场里服役,浑和尚说鉴于徐彪等人私藏制式兵器入境,严重违反泾州法令,要缴纳罚款并且延长刑期,两三个月之后才会放出。

    李从嘉小心地掀开衣襟,用冰凉的湿帕子擦擦肩头红印。

    寨门内的望楼上,一名背弓弩的看守拎着铜锣,大声呵斥道:“你二人速速离开,不得在门前逗留!”

    徐铉苦笑道:“小郡王果然聪慧。徐彪手下皆是我徐氏家臣,徐彪更是我徐氏旁系子弟。小郡王应该知道,徐氏偏房一直做着私盐生意,徐彪便是这一代的负责人。

    那是他背箩筐磨破的伤痕。

    徐铉翻了翻包袱,除却一件锦制外衫,和一些换洗内衣,就只剩不到一贯钱。

    徐铉叹口气,身为世家子,出门最少都跟着一两个仆从,钱的事轮不到他操心。

    徐彪和十名武士更是重点看管对象,戴上手脚镣铐,单独羁押在一处采石点干活,享受当初赵大耳的待遇。

    望着水面倒映出一张黝黑、疲倦、发髻凌乱的面容,徐铉惆怅长叹,此时的自己,哪里还有江南士人的风采?

    只怕泾州本地的穷秀才,外表来看都要比他更像一名士人。

    另外他还要打听那位写下雪赋的高人消息,找人托关系打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,如此算下来,这些钱还是捉襟见肘。

    李从嘉满眼崇敬地望着他,作揖道:“小王全仰仗于徐先生了!”

    徐铉为此怒不可遏,义愤不已地讲了一通大道理,可惜却是秀才遇上兵,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浑和尚哪里听得懂他口中的圣人云、之乎者也,劈头盖脸一顿泾州俚语臭骂,然后命人打了徐铉十板子以示惩戒。

    “必须尽快找到挣钱的营生才行啊.”徐铉感叹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