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0章 朱秀一擒杨无敌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250章  朱秀一擒杨无敌

    杨重贵率领援军,沿葫芦河畔往南急速行军。

    那名赶回大营报信的小军头骑马紧跟在杨重贵身旁,他手下其他兵士没有跟来,留在大营歇息。

    深秋的葫芦河依然安宁地流淌着,十几丈宽的河道蜿蜒曲折,自南向北流淌,两岸是高低起伏的丘陵,丘陵上长满枯黄的苜蓿。

    葫芦河自原州西南的颓沙山流出,往北而下,汇入黄河在宁夏段的最大支流蔚如水,后世称之为清水河。

    秋阳高悬,风清气朗,杨重贵却感觉不到丝毫温暖。

    他一手提枪,一手拽紧缰绳,下颌收紧,面色冷肃,跨骑马背,上半身微微前倾,修长有力的腿紧贴马肚子,呼呼的风从他耳畔刮过,鬓边的长发向后飞扬。

    杨重贵扭头往葫芦河水面看了眼,河水滞涩,再过一个月,下游河段沿岸应该就会开始结冰。

    来时,他和李光睿李光俨说好,要在冬天到来前回到五原,哪曾想.

    杨重贵苦涩一笑,心里有些懊悔,李光睿怂恿李光俨南下寻衅时,他真应该坚持劝阻二人.

    可惜现在后悔也无济于事,还是先想办法救人再说,杨重贵打起几分精神。

    如今可不是藩镇混战的年代,定难军和彰义军再闹,也不至于撕破脸,李光睿和李光俨即便战败,想必也能保下性命。

    杨重贵心里默默想着,稍稍能够安心些。

    “咻咻~”

    ~~~

    杨重贵率军返回河畔大营已是傍晚之时,漫天火红色的晚霞倒映在葫芦河水面上,呈现出绚烂的色彩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总比留下来等死强。

    薛修明手里的短刀掉地,满面死灰,被两名魁梧的军汉“礼貌”地押下去。

    “那杨重贵当真会识破你派去的人?”

    薛修明准备往石门关方向逃,逃出石门关前往会州。

    杨重贵心里一寒,却也从分开的人群中看到逃生之路,咬牙怒吼,挥枪跃马,闪电般杀向史向文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李光睿和李光俨音讯全无,岂不是更加危险?

    杨重贵脸色变幻,一时间有些踌躇不定。

    这句话在定难军中人人皆知,也是许多将士出征前,跪在地上虔诚祈祷的话。

    朱秀身后,上千的彰义军兵士翻过坡顶而下,黑压压像一块铺开的地毯。

    “野利兀?姝勒阿朵何在?”杨重贵攥紧银枪,厉声质问。

    可这名党项小军头骑马的姿势,却不像党项人,反倒像关中一带的汉人。

    过了会,他发现四周当真没有一个党项兵,犹豫了会,爬出草垛,挎上包袱拿上短刀,找来梯子爬过一丈多高的木栅栏,用一根草绳系在栅栏顶,双手裹上麻布,顺着绳子缓缓落到栅栏之外。

    先前由虓虎营军士装扮的党项兵杀退守卫,强行打开营门,放彰义骑军杀入营寨。

    “撤!快撤!”杨重贵高举银枪,嘶声竭力地怒吼。

    “走!回营!”杨重贵上马,高举银枪怒吼。

    忽地,南大营方向升起黑烟,隐隐有火光出现。

    此时的杨重贵究竟有几分本事,他还没有领教过。

    杨重贵心里生出些狐疑。

    坡下,史向文率领军士破开木栅栏,从北大营背后杀入营中。

    两支利箭从望楼下射来,锣鼓声戛然而止,两名警戒营门的党项兵惨叫一声从望楼上坠落。

    直到脚下踩住一片柔软的干草地,薛修明心中的大石头才落地。

    柴荣摇头道:“看来你的确看重此人,多番布置只为了将其活捉。”

    大营陷入骚乱,浓烟四起,远处荒丘下,却有一支精悍骑军急速赶来。

    党项语以西羌语为主,杨重贵刚才说的就是一句古老的西羌谚语,意思是祈佑佛祖保佑,战士们平安归来。

    杨重贵一怔,沉着脸点点头,没有说什么。

    杨重贵盯着他看了会,确定他对这句话完全没有反应。

    就在薛修明爬坡爬得气喘吁吁之时,忽地,坡顶出现一杆大旗,接着便是越来越多的旗帜出现。

    党项上至贵族下至平民,皆崇仰佛法,这种习俗多传入军中,定难军中将士,不论党项人还是汉人又或是沙陀、吐蕃,皆信仰佛教。

    杨重贵突然张嘴,说出一串鼻浊音浓厚的音节,音调带着卷舌音,听上去十分怪异。

    半个时辰后,两座大营里残留的党项兵被剿灭一空,朱秀命人打扫战场,收敛尸体,尽快恢复营中原貌。

    他骑马狂冲,无人敢拦,眨眼就冲出营寨,银枪寒光一点朝史向文刺去。

    “请柴帅入营,等捉到那杨重贵,再请柴帅品评一番,此人究竟值不值得招揽。”

    忽然间,他觉得有些不对劲。

    他在笑什么?从他的眼睛里,看不出有丝毫惊慌忧虑。

    又是一声野兽般的嘶吼声传来,史向文挥动镔铁重棍,率领虓虎营手持朴刀的军士,从营外山丘冲下,堵住营门,抄了党项兵的后路。

    望楼上的党项兵大吃一惊,急忙敲响锣鼓示警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