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7章 开年便有血光之灾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徐铉笑道:“雪赋也好,大唐西游记也罢,究竟是谁创作的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那位少使君需要借此名头为自己赚取名望。”

    徐铉脸色赧然,拍拍脑门苦笑:“喝酒误事,往后可不敢喝太多。”

    徐铉朝骡马车上看去,这些农具都是新制的,看起来还不错。

    说他来自江南水乡,家里有千亩良田十几处庄园,还在江南朝廷当过官。

    “咱们农垦区徐镇长来了!请你们商队管事出面谈话。”属吏快步上前,朝那群商贩笑道。

    一旦升职成功,工钱能翻好几倍,各种福利待遇更是叫人眼馋。

    “何事?”

    徐铉洗净手上沾染的面粉疙瘩,笑道:“走吧,带我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在江宁不太喜欢吃,没想到在泾州吃了几次,发现的确别有滋味,泰和楼还有虾仁饺、蛋黄饺、煎饺.每一样都各有特色”

    朱秀放下手里的扑克,觉得此事有些蹊跷。

    李从嘉背着箩筐推开篱笆门,笑道:“先生睡得可好?”

    李从嘉咧嘴笑道:“我懂了,先生之意,与其探究究竟是谁写出如此惊天大作,还不如单纯地欣赏文章,享受其中奥妙。”

    如果能便宜买下这批农具,农垦区年后翻耕就不愁没有农具使了。

    李从嘉倒出面粉准备和面,笑呵呵地道:“今日包饺子吃,猪肉大葱馅的,要是褚珣在就好了,他最喜欢吃我拌的肉馅”

    朱秀沉吟片刻:“派人赶到醴泉,查查他的籍贯是真是假。”

    说到吃食,李从嘉来了兴趣,滔滔不绝地和徐铉讨论着有关饺子的做法、吃法。

    苏贞常率人冲出农垦区,往阳晋川东南方向的乞活道山坳口撤退。

    说他才学满腹,连史节帅也虚心向他请教。

    “先生昨晚若是不醉,只怕就成了那误入盘丝洞的唐三藏,再也出不来了!”李从嘉放下背篓,胖脸笑作一团。

    当初修建这座烽燧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,这么快就派上用场

    ~~~

    节度府内,朱秀正在跟史灵雁和严平打扑克,裴缙坐在一旁吐苦水。

    徐铉远远看着这群汉子,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。

    当然,想从最基层的辅兵升到一等甲兵,需要用实打实的战功来争取。

    徐铉想起来了,上次去拜见少使君时,褚珣跟他说过。

    裴缙恼火道:“这苏贞常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,半月前称病告假,我见他迟迟不来报到,还以为他病重,亲自去到他的住所探视,没想到却是人去屋空,至今不见踪影!”

    徐铉又惊又怒,奋力挣扎,李从嘉吓傻了,怎么也没想到,这群人竟然这般凶狠。

    “不错。”徐铉笑了,看来小郡王在邸舍帮工,在学堂求学这些时日,人情世故也长进不少。

    徐铉知道热情的村老们想干什么,惊慌之下急中生智,装醉瘫倒在地,被公衙差役送回官宅才算是逃过一劫。

    “先生,四有先生当真就是那彰义军的少使君?”李从嘉还是有些不敢相信。

    他觉得这群外乡人有些不对劲,具体哪里有问题,又说不上来,只是感觉他们的神情有些紧张。

    朱秀瞥他一眼,笑道:“你手下那个叫苏贞常的不是挺能干?提拔此人给你当副手如何?”

    “绑了!快走!”苏贞常跨上马,大吼一声。

    徐铉看着苏贞常,突然觉得此人有些面熟,却又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。

    以往只能靠帮人代写家信的穷酸老书生,摇身一变成了备受追捧的私塾讲师,无数年迈的落第老秀才们抹着泪感慨,读书人的美好时代终于到来了.

    文人地位的抬高并未影响泾州青年的参军热,相反,彰义军去年施行甲兵等级制,一等甲兵可以通过考核转为低级军官,而考核内容大多与文化知识有关。

    以往当兵吃粮只为求一条生路,混一口饭吃,现在当兵立功,还有希望做官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