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1章 矛盾激化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业双眼阴鸷,沉声道:“臣还是主张,郭威不能留,必须要一并除掉!”

    刘承祐沉着脸道:“你们不用再争论,眼下契丹屯兵蓟州,对定州、赵州一线虎视眈眈,虽说郭威刚刚从河北得胜班师,但朕预料,契丹人还会找机会南侵。

    唯独史弘肇和杨邠,专权跋扈,嚣张狂妄,而枢密承旨王章又与二贼狼狈为奸,三人合起伙来,屡次触怒官家,开封臣民早就被他们弄得怨声载道,官家除此三獠,乃是为国锄奸,一定能大快人心!”聂文进一脸谄笑。

    她正盘坐在蒲团上,手握念珠,神情祥和,嘴唇轻动念念有词。

    “谢母后!”刘承祐起身,盘腿坐在一旁的蒲团上。

    刘承祐赤着脚负手踱步,脸色青一阵红一阵。

    李业笑道:“官家不如去请示太后,如果能说动太后出面主持此事,朝堂之内无人会不服!”

    可惜她们家的祖坟青烟好像都被耿夫人一人烧光了,进宫守着棺椁哭嚎好几日,皇帝也没少见,可就是没谁能得皇帝多瞧一眼。

    没想到才过了几日,耿夫人在御园散步时滑了一跤,磕到后脑勺,当天夜里就高热不退,意识模糊,太医署所有太医围着她诊治了三日,丝毫不见起效,气得刘承祐连杀两名太医令,又把四名判断耿夫人已是无力回天的太医下了刑部大狱。

    刘承祐冷冷地道:“王史杨三逆虽然可恨该诛,但他们经营朝堂多年,又是先帝的从龙功臣,凭借朕的威望,就算除掉三贼,只怕也难以令百官信服,你们还得想个办法,不要闹出太大风波才好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刘承祐眯起眼睛,像一条吐信的毒蛇,嘴角挂着令人心悸的冷笑:“等朕除掉王史杨三个逆臣,彻底掌控朝局,北方契丹人也消停一些,朕再来处置郭威不迟!”

    刘承祐吃了些莲子粥,刚准备上榻小睡片刻,三司使李业和兵马押司官聂文进便入殿觐见。

    李太后沉默片刻,点点头道:“二公之言虽然不中听,但确实有理。皇后尊位事关天家脸面,不可儿戏。耿氏在国丧期入宫,没有经过正式的册封礼仪,如今直接追赠为皇后,的确不妥!”

    刘承祐回道:“等到法师挑选吉日就能下葬,只是”

    想到和爱妃过往甜蜜的点点滴滴,刘承祐不禁再度伤感垂泪,抚摸着冰凉的棺椁喃喃低语。

    等到事后,再对其大加恩赏,找机会让他外调离京,去藩镇带兵,几年之后,等官家稳固朝堂,他还能有何威胁?”

    朕已经决定,复调郭威天雄军节度使,领邺都留守,率军坐镇邺都,防御契丹人。

    李业和聂文进相视大喜,终于说动官家对三人起了杀心。

    李业瞪着眼睛,添油加醋道:“顾命大臣又如何?官家年届二十,早就该独自掌握朝政,岂能受那些老家伙掣肘?”

    等到大殿安静下来,刘承祐吸吸鼻子,环顾四周,只听得到殿外僧众诵经超度的声音,还有棺椁前的火盆里,燃烧黍稷梗的“哔啵”声。

    “四大辅政大臣,正职宰相苏逢吉早早投靠官家,枢密使郭威主掌军务,对于朝政向来不会过多干涉。

    刘承祐想想觉得可行,朝寝殿外喊道:“来人!替朕更衣!”

    近来因为耿夫人病故,李太后担心刘承祐伤心过度,特意赶回宫陪伴。

    一尊半人高的精美玉佛前,李太后一袭素裙,身上没有半点金银装饰,斑白的发髻斜插木簪。

    李业忙揖礼道:“启禀太后,史杨二公说,耿氏在国丧期间入宫,有以美色勾引君王,惑乱君心的嫌疑,德行有亏,不配当母仪天下的皇后!”

    万一祖坟冒青烟,当中有哪个女子又被皇帝相中,顺利接了耿夫人的位子,那可是泼天之大幸。

    再过两日,耿夫人的棺椁就要下葬,刘承祐每日都要赶来祭拜,再陪伴一两个时辰,痴痴呆呆地倚靠着棺木,喃喃自语地诉说着过往情爱。

    三年来,随着年岁渐长,刘承祐对于皇帝的权力越发渴望,等到国丧期满后,他就要逐步亲政,彻底掌握国家大权。

    聂文进在一旁阴恻恻地道:“官家,这已经是史弘肇和杨邠第二次驳回圣意了!这二人自恃顾命大臣的身份,根本没把您放在眼里!”

    聂文进叹口气道:“话虽如此,可史、杨二人位高权重,他们不主动交权,官家也无可奈何!”

    刘承祐被她们吵闹得烦躁了,拉长脸挥挥袖袍道:“尔等全都退下,出宫去吧,从明日起,无需再进宫为爱妃守灵。”

    李太后崇信佛法,时常到大相国寺礼佛,一去就住大半月,三年来有大半时间都是在佛寺里渡过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