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8章 惜别家小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宜哥儿小大人似的揖礼,一板一眼地说道:“孙儿只盼着翁翁平安归来,我朝河北边疆安宁无事,百姓免受战火灾乱!”

    “柴帅~”

    虽说今后咱们兄弟不能时时聚在一块,但兄弟相交贵在知心,今后不论相隔万里,不论世事变迁,你我兄弟情义永不褪色!”

    柴荣知道,赵匡胤此来,一是为解释为何突然间调任内殿直一事,二是隐晦地表明,赵家并无意接受官家和李业等人的拉拢。

    宜哥儿谦虚地聆听翁翁教诲,却偷偷朝柴荣眨眼睛。

    郭信也嚷嚷道:“孩儿想要一柄渤海冷萃宝刀!”

    郭威夫人张氏红着眼圈,低声说着些不舍的话,郭威疼惜爱妻,也好言劝慰着。

    柴荣回头招手作别,忍不住低声道:“父帅当真不同意带上家眷?此去邺都,恐怕要一年半载才回.”

    柴荣叹口气,还想再回头看看家人们,郭威低喝道:“男子汉大丈夫,休要多做小儿女之态!你也是沙场宿将,怎地如此婆婆妈妈?”

    要是换作朱秀那小子肯定来个闭门不见,就算见了,也免不了冷嘲热讽一番,百般挖苦嘲笑

    赵匡胤略作犹豫,诚恳道:“还有一事要向柴帅禀报,家父近来眼疾复发,无法理事,已经向朝廷告假,在家休养一段时日。前些天,官家有意升任家父为龙武军都指挥使,可惜家父碍于眼疾,只能上奏推谢,连护圣军都指挥使的职务,也一并卸下.”

    “哈哈~两个碎嘴的小兔崽子,该打!”郭威笑骂道。

    年幼的诚哥儿和定哥儿仰着脑袋嘟囔道:“我们要好多好多的广和!”

    赵匡胤腾地一下脸红了,抱拳悻悻地道:“柴帅莫要取笑,赵某说的可都是真心话!”

    柴荣忙抱拳道:“有父亲言传身教,宜哥儿耳濡目染之下才能如此懂事。”

    “噫~又亲?昨晚还没亲够吗?”

    这也是人之常情。

    郭威苦笑一声,旋即沉声道:“可若是连我父子也表露出一片难舍之情,让家中的妇孺又作何感想?别忘了,我这个当父亲的,你这个当兄长的,可是家中儿郎们的表率!”

    司徒府内,郭威和柴荣一身戎甲,与家人们辞行。

    赵匡胤说出此事,当然是希望柴荣转告郭威,向郭威示好。

    抽调五千余禁军兵马随行,分别由护圣军左厢都指挥使郭崇,和奉国军右厢都指挥使曹英统领。

    此次郭威的主要职责,是赶到邺都坐镇,统帅天雄军镇守河北,稳固河北防线,并非是要率领禁军大举出征,所以大大减少了征调兵马的时间。

    刚说完,刘娥慧眼睛一红,低头垂泪。

    柴荣用力握住他的手,四手相握,似有温厚情义在彼此心中流淌。

    郭威摇头,沉声道:“为父虽然授了天雄军节度使和邺都留守的职务,但还兼领枢密使,不算是彻底外放,携带家眷的话,容易落人口实,反叫李业等人诬陷我有二心。”

    不过赵匡胤能主动前来解释,化解误会,柴荣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,这说明赵匡胤心里看重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。

    赵家没有接受官家抛出的橄榄枝,其实已经算作变相的支持“辅政大臣党”。

    毕竟赵家还是赵弘殷说了算,赵匡胤许多时候也只能接受父亲的安排。

    柴荣本请赵匡胤吃完晚饭再走,赵匡胤说还要去太医署为父亲取药,又叙谈了一会便匆匆告辞而去。

    刘娥慧扑哧一声笑了,红着脸颊轻轻在丈夫胸甲上捶了一拳,柴荣捉住爱妻的手握在掌中,细细摩挲着,夫妇俩相视而笑,额头相抵。

    郭威迅速抬起手背擦拭了下,低叹道:“为父何尝不是同样的感觉征战近三十载,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还是头一遭!唉~想必是人老了,留恋家中温暖吧”

    张氏掩嘴轻笑,宜哥儿几人也是笑作一团。

    父子二人大声吆喝着,挥打马鞭,驾马直往朝阳门奔去。

    宽阔的朝阳门大街上,郭字帅旗迎风猎猎,百姓们站在道旁驻足观望,目送气势如虹的马队冲出城门。

    ps:郭崇原名郭崇威,后来避讳改称郭崇,这里直接使用史载名字,以后如有类似情况不再说明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