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2章 邢州重逢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第(1/3)页
第292章 邢州重逢
三日后,朱秀张永德一行赶到邢州,却见邢州城也是一副兵荒马乱的景象,城外军帐连营,兵马频频调动,一行人经过严密的审查依然难以入城。
陶文举打听到,如今担任安国军节度使镇守邢州的正是老将刘词。
刘词在邢州,那么赵普十有八九也在。
朱秀急忙找城门守将,指名道姓求见赵普。
刘词是赵普的伯乐,自从征辟赵普担任从事以来,一直对他青眼有加,带在身边悉心教导。
赵普也视刘词如父,尽心竭力地为他出谋划策。
如今刘词当上安国军节度使,赵普也水涨船高,成了掌握一镇钱粮仓禀的判官。
赵判官是刘词身边的红人,城门守将一听朱秀指明要见赵普,口气颇大,好像和赵判官交情匪浅,不敢怠慢,将他们带到城门内侧的小屋稍坐,又派人赶去府衙通知赵普。
小半个时辰后,赵普匆匆赶来,原本还纳闷,究竟是谁要见他,莫非又是哪里跑来投靠的亲戚。
赵普捋须大笑:“潘都头教训得对,赵某平时忙于政务,疏于锻炼,这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了。”
赵普道:“除安国军和永清军,其余军镇皆斩杀了朝廷使臣,当众焚烧官家诏书,高举邺都旗帜,为郭枢密喊冤叫屈,扬言要追随郭枢密举兵南下,回开封质问官家,为何要听信小人之言陷害忠良”
朱秀朝他挤挤眼,潘美一瞪牛眼,摩挲下巴听出几分意味,嘎嘎奸笑几声。
潘美和众人走出屋,不满地嚷嚷道:“休要旧事重提揭我的短!老赵,三年不见,你怎地多了不少白头发,瞧着倒像是年过四十的人。早就跟你说过,少读点书,多练练武,脑袋再聪明始终还是长在脖子上,若是身子骨差了,脑袋也得坏掉!”
“嘭!~”张永德重重一掌击裂椅子扶手,脸色铁青无比。
朱秀从屋中走出,迎面与赵普撞个正着,拱拱手笑吟吟地道。
朱秀见赵普愁眉苦脸,猜到安国军一定左右为难,不知是该听从官家旨意,出兵向邺都进发,还是应该表态支持郭威。
刘词笑容一僵,皱起眉头,满脸不悦。
朱秀长揖一礼,继续侃侃道:“老将军若听昏君旨意出兵邺都,必将引发河北动荡!河北若乱,契丹人必定南下,到时候内有战乱,外有贼寇,江山社稷再度面临倾覆的险境!
河北安危关乎天下,天下安危便在老将军一念之间,请老将军三思,万事以大局为重!”
赵普满脸感慨,阔别三年,朱秀已经从一个落魄寒酸的瘦弱少年,长成如今意气风发、丰神俊朗的青年。
“朱秀见过赵先生!”朱秀笑着揖礼。
刘词捻须的手一动不动,白眉紧皱一言不发,陷入沉默。
“虽然三年未见,但赵某可是经常听见朱少郎的名声啊!以未到弱冠之龄的年纪,就成为一镇储帅,在泾州闯出好大名头!
朱少郎如今是彰义军行军司马,兼任泾州长史,论官职还在赵某之上!”
赵普道:“安国军都知兵马使何徽乃是老节帅的亲信大将,此人与聂文进乃是旧识,就是他在一旁怂恿刘老节帅遵从朝廷旨意出兵邺都。”
赵普招呼众人到堂屋歇息,史向文直打瞌睡,朱秀让陶文举和胡广岳先带他回厢房安顿。
朱秀摆摆手笑道:“老潘休得聒噪,咱们还是先去见见刘老节帅再说。至于那何徽到时候见机行事!”
朱秀笑道:“还要多谢当年赵先生在沧州对我的照拂之情,当时若没有赵先生在符大娘子面前美言,恐怕我这颗脑袋,早就被某人砍掉了。”
“这”刘词听得眼皮子直跳,朱秀的话句句诛心,让人冷汗涔涔。
朱秀听出几分话外之音,“赵先生之意,安国军刘老节帅已经接到朝廷旨意?”
朱秀微微一笑,悠悠念道:“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开落,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知赵先生可还记得?”
潘美瞪着牛眼嚷嚷道:“咱老潘如今可是彰义军的兵马使,够资格称一声将军,可不是什么都头了!”
“朱少郎看得透彻,只可惜刘老节帅受奸人蒙蔽,不愿听我劝告.”赵普满面愁苦。
赵普张嘴想说什么,朱秀微微摇头示意,赵普又把嘴边的话缩回去。
刘词似笑非笑:“你且说来听听!”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