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5章 咱们造反吧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第(2/3)页
郭威顾虑重重,加上家小遇害的沉重打击,才让他心生退意。
朱秀心头发毛,脸上保持云淡风轻之色。
郭威看向柴荣:“这几日邺都如何?”
“请大帅早日发兵,末将愿为先锋!”张永德重重跪地,恨声道。
朱秀长揖及地,顺势拜倒:“在公,郭帅肩负江山社稷安危,有责任清剿朝廷奸佞,还天下以公义!在私,郭帅要为家人们洗脱罪名,好让他们早日瞑目!郭帅起兵,乃顺天应人之举,匡扶正义,讨还公道人心,就在今朝!”
朱秀皱皱眉,契丹人短时间内无力南下,这一点相信郭威比他更清楚。
几位将军都很担心父帅的身体,每日都托孩儿探望。”
郭威看了他一眼,还是摇头道:“你所说的这些,我何尝不知,只是契丹人反复无常,不能按照常理推测.”
众人沉默,一时间谁也想不出好办法。
所谓举义军,问罪开封,清君侧,为朝廷拨乱反正,都是说给天下人听的,给造反找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。
众人各自坐好,屋中气氛为之一振,再也不像刚才那样死气沉沉。
一声虎啸,郭威怒而挥刀,将身前几案劈成两半!
魏仁浦笑道:“既然是朱少郎亲自谈的,那自然不会有错,毕竟朱少郎能言善辩,想来刘词也逃不过你那一张巧嘴。”
“愿誓死追随大帅!”
朱秀从夹领里取出一封书信,笑道:“邢州安国军一路已经退去,这是刘词老将军的亲笔书信,托我转呈大帅。”
郭威点点头,瞧出柴荣神情里有些犹豫,问道:“军中可是还有其他情况?”
朱秀看着郭威,忽地拱手道:“契丹中京大定府陷入叛乱,辽帝耶律阮短时间内绝不会离开,无暇顾及河北。倘若郭公举义军,以雷霆之势南下开封,铲除奸佞洗雪冤屈仇恨,只要能在明年开春之前重新布置河北防务,契丹人就不会有机会南侵!”
柴荣道:“如此一来,外患还剩贝州永清军。永清军节度使王知并非父帅旧部,此人出身河东节度使刘崇门下,在开封时就与李业等人走得近,只怕不会跟我们一条心。”
不过眼下局势混乱,难保刘词不会首鼠两端。”
郭威抓起一块巾子,随意地箍住头发,看看众人,沉声道:“本帅悲恸过度,沉沦多日,幸亏有你们纾解心中苦闷,方才重新振作起来,多谢了!”
哐啷一声脆响,郭威拔出挂在床头的雁翎刀,刀身倒映出寒光,映在他半边脸上,虎目泛起丝丝寒芒。
郭威灰蒙蒙充满死气的眼眸里,陡然间亮起一点微光,逐渐壮大,逐渐光亮,似乎在努力驱散眼中阴霾。
总的来说,就是邺都军中意见不统一,对于造反一事还没有形成统一共识。
郭威深知举兵南下,绝不仅仅是为报仇这么简单。
郭威沉声道:“若因我举兵问罪开封,报私仇而陷河北之地于水火,那么这仇我宁可不报!”
朱秀正色道:“大帅乃人中雄杰,天命注定当历艰险磨难,而后方能承受社稷之重!所谓贫贱忧戚,玉汝于成!”
郭威长叹一声,收刀入鞘,俯身一一搀扶。
柴荣苦笑道:“重进与我一同从深州回来,原本父帅命他担任贝州防御使,这厮却赖在邺都不愿去赴任。
不过,郭公不妨换一个角度想想看,当今朝堂,窃据高位者尽是一帮阿谀奉承之辈,只知道鱼肉百姓醉生梦死,哪里懂得治国安民之道?
郭公若就此退让,这天下还有谁能与这帮奸邪之徒抗衡?到时候惨遭荼毒的可就是这江山百姓!
朱秀听懂了柴荣的意思,邺都看似重兵云集,一部分郭威老部下出身的将领气愤朝廷残暴不仁,愿意追随郭威造反。
郭威笑道:“朱秀刚来便立下大功,权且记下,日后再论功行赏!”
郭威忽地问道:“李重进现在何处?”
郭威浓眉紧皱,沉吟不语。
“哦?”郭威大喜,急忙接过书信展开来看。
郭公已身处绝境,退无可退,唯有奋起还击,拨乱反正,才能还天下以太平。
之后听闻开封噩耗,没过两日重进便不见了人影,我四处派人寻找,暂时还没有他的下落。”
郭公在天雄军帅帐内高挂的‘守我疆土,护我百姓’的宏愿才能得以实现!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