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5章 禁不起念叨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375章  禁不起念叨

    徐铉坐在书房里伏案疾书,他正在撰写一篇关于推行田制、户税改革,以及筹建第一份朝廷官方报刊—《江宁知报》的谏言奏疏。

    如今朝堂上守旧派和宗法派势力强大,代表人物便是宰相宋齐丘和他身边有“五鬼”之称的五大朝臣。

    徐铉知道自己这一封奏疏递交朝廷,无异于投石入水,必将掀起阵阵涟漪。

    田制、户税、商税、兵权、吏权这些国朝顽疾,每一个背后都牵扯诸多利益,牵一发而动全身,徐铉能预料到自己的改革谏言会遇到多么强大的阻力。

    油灯烛火光影绰约之下,徐铉抬头,一双眼布满血丝,朝书房墙壁上悬挂的几幅字画看去。

    那是他从泾州回来后,亲笔誊抄找匠人装裱的两首诗,一首名为《石灰吟》,一首名为《送友人》。

    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.”

    徐铉喃喃低吟,字字如金击鸣动,响彻耳畔,向他略感疲倦的心神里灌注强大力量。

    徐铉深吸口气,只觉内心备受鼓舞,精神大为振奋,揉揉眼睛再度伏案奋笔疾书。

    他想为天下百姓多做些实事。

    潘美原来不会游水,在泾州参加虓虎营特训时被逼学会的。

    潘美摸到屋子后,捏着鼻子学猫叫。

    潘美恢复几分精神,猫着腰四处望了望,见到远处有一间屋子亮着灯火,似乎有人,想来是负责看守果园的奴仆。

    胡广岳急道:“小人奉命前来,有要事与徐先生商量。”

    王氏抿嘴一笑:“官人时常捧着《雪赋》、《送友人》念叨,妾想不记得都不行。”

    王氏白了他一眼,嗔怒道:“妾岂是那种捧高贱低、嫌贫爱富之人?”

    “徐先生敬启。”

    错不了,错不了,这一手圆劲飞动的行楷乃朱秀独有,世间再无人能模仿得这般入木三分。

    江宁城,有一场大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啊.

    ~~~

    子时刚过,聚景苑内。

    吴友娣壮着胆子,动作僵硬地福身屈礼:“见过徐先生,老婆子正是.”

    徐铉再度客客气气地揖礼。

    “喔~”

    每当他内心有所犹豫,有所彷徨之时,他都会看看这两首诗。

    望着气派的乌头大门,高挂的徐府匾额,朱武一家有些惴惴不安。

    朱亮仰着头道:“俺知道,小叔是当将军的!手底下有兵!”

    徐铉看了眼众人,心里很快有了计较,对吴友娣笑道:“某便是徐铉,敢问嫂夫人可是朱小郎君之母?”

    唯一让徐铉遗憾的是,离开泾州时除了那篇《送友人》,再没得到朱秀的其他墨宝。

    朱秀得知家眷有可能流落江宁,便乔装打扮来到江宁寻亲,然后又意外卷入和周家的纷争当中.

    如今事情出现了变故,朱秀把家眷送到徐府,请徐铉暂时代为照顾。

    徐铉看出众人的拘谨,笑道:“诸位无需拘束,徐某与朱小郎君乃是莫逆之交,不拘于年龄国属,只论志同道合,朱少郎把诸位托付给徐某,是对徐某的信任。

    吴友娣偷偷拉了拉查桧的袖子,压低声问。

    “徐先生!”

    这江宁夜里湿气重,浑身湿透被风一吹,还真有些冷。

    仆从回道:“小人不知,来客也并未讲明,只是门房通报,说来客有四人。”

    查桧苦笑道:“小人也不知道啊!只听那位潘大官人和姓胡的官人称呼小官人侯爷”

    “那这徐尚书究竟是多大的官?”朱武小声问。

    徐府大门外,查桧和朱武一家下了马车,站在台阶下等候。

    留下的明沟暗河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徐铉时而停笔苦思,时而怔怔地望着墙上两幅字出神。

    仆从推门而入,奉上书信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