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4章 中主李璟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第(2/3)页
等到李守贞被郭大爷剿灭,李璟又马上派人到开封恭贺。
持续近半个时辰的厮杀,动静颇大,若是无人在背后安排,左右巡街使、府衙差役、驻扎在三山门附近的金吾卫,怎么可能连面都不露?
还要一直等到神武军、龙武军借口调兵进城,才平息骚乱?
战事到目前为止进展顺利,朝野间把李璟吹捧成了文治武功比肩汉武唐宗的一代圣主。
伶人们面面相觑,俯身跪倒:“奴婢们无能,请圣上责罚~”
“如此慌乱,成何体统”
首先,自古以来便以中原为正统,唐国偏居江南,不管口头上如何强硬,心态上始终对中原政权报以仰视态度。
旁边的几案放着剔透的青玉碗,碗里盛莲子羹,瞧那样子还一口未动。
“停停停!不对不对!”
只是为了朝局稳定,也为了不让长子多心,李璟平时对李从嘉从没有过多关照,不过私底下,父子俩关系还是极好的。
即位第二年便派查文徽攻打闽国,战事进行两年,闽国灭亡,唐国疆域往东南方向推进到今天福建长汀、尤溪一带。
李璟郁闷地端起青玉碗,吃了一口莲子羹,只觉得没有半点滋味。
李璟和李从嘉父子俩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。
二人赶紧领命。
周宗叹口气,忧愤道:“此事,皆因老臣家门不幸所致.”
原本他还想着能不能趁中原战乱,江南兵马有机会挥兵北上,收复大唐故土。
一是李从嘉的性情样貌更像他,二是没有皇帝和储君之间天然的隔阂,父子俩平时交流更加亲近随意。
李璟深吸口气,轻轻拍着他的手臂道:“老太傅为国家、为朕着想,识大体顾大局,不愧是朕的良师益友啊!老太傅放心,朕一定不会亏待周家。”
殿外响起一个内侍阴柔的声音:“启禀官家,宋相公求见!”
又听了几遍,李璟还是觉得词曲不搭,怎么听怎么别扭,他把曲子改了好几次,还是不行,也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。
不过李璟即位之初也算得上锐意进取,南唐版图大多是在他在位时奠定的。
周翎不过是个小人物,他可没那么大能量调动各方势力。
周宗和徐铉、李从嘉退出大殿,正好和宋齐丘遇上。
因此,李璟近来的心情犹如三月时节沐浴春风,格外美妙。
就连周宪被周翎送进聚景苑献给太子,也被周宗含糊其辞地说成一场误会。
郭威可是一位铁血勇悍的马上君主,连契丹人都被他牢牢压在滹沱河以北不敢动弹。
伶人们相继退出寝殿。
大周朝立国便迫不及待地在宿州组建镇淮军,有没有南下争夺淮南之地的意图?
李璟看看他们,讶然道:“你二人之前在泾州就是与那朱秀厮混在一块吧?看来伱们那段时间相处不错,结下交情了。”
一名歌喉美妙的伶工哀哀戚戚地唱着曲词,十几名乐工在一旁摆弄乐器伴奏。
周宗淡淡一笑,拱手道:“官家,老臣已是风烛残年之躯,想来在官家身边也侍奉不了几年,老臣只希望朝局安定,国家安稳,无意追究什么个人荣辱得失,周家能香火不绝,让后世儿孙们享几年太平,老臣就知足了!”
李从嘉憨厚地道:“朱秀人品才学俱佳,儿臣跟着他学到不少东西。”
李从嘉行礼道:“父皇,儿臣与朱秀在泾州便是旧相识,也想随老太傅一同出面劝说。”
“‘菡萏香销翠叶残,西风愁起绿波间。还与韶光共憔悴,不堪看。细雨梦回鸡塞远,小楼吹彻玉笙寒。多少泪珠何限恨,倚栏干.'”
三人联袂入殿,还未拜礼完毕,李璟惊慌失措地迎上前:“老太傅,大事不妙,太子竟然遭到劫持!朕听闻太傅府也出现歹人袭击,这、这究竟怎么回事?老太傅可还安好?”
周宗拱手笑道:“有劳官家挂念,老臣无恙。请官家勿忧,太子之事老臣已然知晓,相信太子暂时不会有危险。”
李璟也拍手直呼“大妙”!
他最近新写了一首词,名叫《摊破浣溪沙·菡萏香销翠叶残》,讲的是一位妇人在秋天思念远方的丈夫。
李璟反应倒也不慢,从周宗的语气里听出些什么,疑惑道:“老太傅知道个中详情?”
相比李弘冀,李璟其实更喜欢小六儿李从嘉。
当即,周宗把事情原由简明扼要地陈述一遍。
更让他隐隐不安的是,远在江北的大周朝,竟然已经把手伸进江宁!
一个新晋的开国侯爷,镇淮军节度副使,竟然悄无声息地来到江宁,还胆大包天的劫持了太子!
这当真是一场误会?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