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7章 为王令温代笔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所以官家想进一步了解江南各地民生状况,观察伪唐朝廷施政得失,总结经验教训,为我大周治理民政提供借鉴。”

    揽下这份差事,往后可就没时间听曲逛街了。

    王令温道:“听到过,此曲哀怨,直击人心,备受追捧。”

    顿了下,朱秀又道:“不过唐主并不糊涂,不会放任民间积怨日益加深,更不会容许江南百姓迁逃江北。

    朱秀笑道:“王使司高明!在下已经和周宗谈妥,他会全力协助我离开江宁北归开封,再过几日我便会向唐主表明投效之意,只要唐主相信我愿意留下,我就有机会离开江宁。”

    也难怪王令温初见他时略带敌意。

    王令温想了想道:“朱侯爷乃饱学之士,隐士高徒,朝堂上谁不知道朱侯爷胸藏韬略,有谋定天下之才,不妨就请朱侯爷代老夫执笔,撰写奏疏上呈官家?”

    “呵呵,老夫来去自如习惯了,没想到吓着朱侯爷。”王令温低笑两声,听起来没有丝毫歉疚之意。

    任谁也不想见到,辛苦筹建的根基为救一人毁于一旦。

    朱秀笑道:“不瞒王使司,这些都是在下来到江宁两月以来的所思所想。只要配合操弄舆情,江南官僚和百姓之间必将进一步撕裂。

    隔墙外传来阵阵骚动,火把点亮,有第五都的暗哨发现影踪,不明就里地紧急示警。

    朱秀心里暗骂,嘴上干笑,挥挥手示意潘美和胡广岳退下。

    王令温从半开的窗户一跃而出,又是起落间攀上墙头,踩着檐顶瓦片飞奔出院墙,身影消失在夜色下。

    王令温枯皮脸似笑非笑,对朱秀身边这支训练有素的武士越发感兴趣了。

    江南水系丰富,稻田众多,却大多掌控在世家大族手里,多数百姓失去田地,沦为佃农,勤劳耕种,却多是养肥了主户,真正进到国家粮库和自家米缸的少之又少。

    “多谢!”朱秀拱拱手。

    等到屏退旁人,卧房门闭拢,朱秀和王令温分坐案几两侧,朱秀一边倒茶一边说道:“不知王使司找我有何事?”

    朱秀只能让胡广岳赶紧去安抚众人,解除警报。

    朱秀暗暗叫苦,想了想,说道:“在下会写一份需要重点了解的消息名录,劳烦王使司安排武德司的弟兄们费心打探,然后在下才能详细汇总各方情况,争取把这份江南情报书写得完美些。”

    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严苛训练,不可能有如此默契的临敌反应。

    没有郭大爷发话,王令温是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令牌交给他的。

    王令温道:“是这样,离京时官家命我多多搜罗江南情报,写一份有关江南朝廷和民间现状的详细奏报。素闻朱侯爷才高八斗,对天下形势了然于胸,老夫特来请教,这份奏报应该从何处入手?”

    另外,在下听闻边镐率军攻占长沙,进兵醴陵,即将合围衡州,请武德司的弟兄帮忙打探,唐军下一步动向如何。

    “怎么,朱侯爷不愿帮忙?”王令温枯皮脸笑得森寒。

    武德司在江宁经营半年之久,埋下的察子众多。

    当然,作曲另有其人,曲词是在下随手所写的几句短句。”

    越详细越好,最好连唐军主帅边镐每日吃几顿饭出几次恭也能探听到.”

    地主豪族兼并土地,朝廷又无力抑制,长此以往,使得富者田庄绵延,家赀巨万,后代子孙享用不尽,而穷者愈穷,脚下无立锥之地,头无片瓦遮顶,子孙世代为农,难有出头之日。

    王令温老眼微眯:“听朱侯爷口气,想来对此已有研究?”

    王令温略显惊异,目光灼灼:“朱侯爷作众生曲,莫非故意为之?”

    朱秀拱拱手附和道:“圣天子在朝,我大周自然蒸蒸日上。”

    可武德司是无条件贯彻皇帝意志的机构,身为武德使,王令温别无选择。

    朱秀叹息一声,小心把金令收入怀中。

    他当然不想毁掉武德司在江宁的根基,希望这块金令没有使用的机会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