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3章 朱秀投唐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相信了朱秀的说辞。

    江北江南统属不同,本来就是双方官僚贵族避难逃亡的首要选择。

    目前来说,这三人出现的比原定历史轨迹稍早了些。

    朱秀嘿嘿一笑,眼睛里冒光,似乎那五百两金子已经放在眼前。

    站在大殿左侧中后位置的一名绯色公服官员站出来:“臣王向元拜见陛下!”

    当然,这需要了解地球和星系的关系,虽然只是一些天文地理的常识,但在十世纪的中国,普遍信奉浑天说的儒家学者还不具备如此宏观的视野。

    可纵观战局,边镐将军先是在长沙遇阻,好不容易攻克长沙,又在衡州止步不前。

    “好一个狂徒!”

    这三位在历史上,可是在南楚灭亡后,一直活跃于湖南境域的藩镇首领。

    第三”

    李璟紧盯朱秀,沉声道:“你说的话,有何依据?”

    朱秀整理衣袍,待宦官通禀后步入东阁。

    朱秀淡笑道:“愿赌服输,也希望殿下准备好黄金五百两,要十足真金,殿下可不能拿赤铜糊弄我,免得传出去贻笑世人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。”朱秀拱拱手,笑容温和,仿佛不久前的争执不存在。

    这三个人可是湖南境内藩镇势力的最后辉煌,边镐只是个三流将军,打打内斗专家马氏兄弟还可以,碰上这三个马氏悍将,绝对占不到便宜。

    唐国吞并南楚势在必得,如果战事不顺,陷入泥沼,形成骑虎难下之势,唐国只能源源不断地耗费国力投入楚地战事。

    不能让外臣看了笑话啊,等退朝以后在传旨处理此人。

    陛阶之上传来老太监高亢的公鸭嗓音调,满殿嘈杂声顿消。

    李弘冀攥紧拳头:“区区五百两金,你要真有命在,只管拿去!”

    “湖南战事,如果真像你预测的那般发展,于大周而言最为有利。

    天象说用来预测气候天气还是有些用处的,但要用来问卜吉凶,断人生死那就毫无科学依据了。

    “多谢陛下。”

    李璟淡淡道:“既有投效之意,为何之前见朕时没有丝毫表露?”

    接下来的大朝会商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,一刻钟后便散朝,百官陆续走出大殿。

    朱秀起身满脸虔诚地拜倒在地:

    “承蒙陛下宽宏大量,不追究臣聚景苑之罪,臣感激不尽,此后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!

    李弘冀想都不想:“有何不敢?如若边镐将军攻破衡州捉住马希崇,你当如何?”

    “这”王向元迟疑了下,字斟句酌地道:“司天台确实观察到西方星象有变,只是不敢断定是否和南楚战事有关.”

    言下之意,朱秀说的话不假!

    天象确实有了细微变化!

    皇帝不过问自然最好,皇帝若是来了兴致,想从天象上推断国事,那么司天台就要绞尽脑汁想一个既能使人信服,事后又能避免追责的说辞。

    “陛下谬赞了。”朱秀谦虚一笑。

    但朱秀如果有不得已而留下的理由,李璟反而觉得可信。

    所以司天台轻易不敢下定论,特别是涉及到国家重大事务,更是谨言慎行。

    李璟换了一身单薄白衫,斜靠在锦榻上,捧着一碗莲子羹慢条斯理地吃着,旁边有宫女扇扇送风。

    在时人看来,天象往往代表吉凶祸福,而皇帝又贵为天子,天象变化与皇帝天然脱不了关系。

    “呵呵,第三嘛,陛下或许听说过,外臣对天象说有所研究,曾经在沧州成功预测了辽帝耶律德光病逝.

    据外臣连日来夜观天象所察,西方白虎宫奎宿黯弱,衰而不坠,而太白昼见,其辉熠熠

    奎宿乃西宫第一星,奎为目,暗弱不显,预示南楚马氏大权旁落,有覆灭之危。

    朱秀一脸犹豫、挣扎,像是左思右想才咬牙道:“臣不敢隐瞒陛下,大周皇帝的确对微臣有知遇之恩,不过这些年来,臣敬献黑火雷、助周主平定李守贞、追随周主邺都起兵,自问不负君恩。

    朱秀施了一礼:“外臣敢有此判断,基于三点原因。

    “请外臣在此稍候。”

    “文才啊,朕遍观朝野,像你这般惊才艳艳的年轻人可不多见,朝堂之上,也少了似你这般虎虎生气的青壮力量。”

    但这已经不重要了,看到这三个人出现在边镐的军报里,朱秀就知道,唐军想一举占据湖南全境基本不可能。

    过了会,李弘冀垂头丧气走出阁房,眼圈红红,看样子被老父亲痛骂一顿。

    第一,外臣虽然不通拳脚,但跟随恩师学习兵法多年,又在泾州彰义军主持军务三年有余,自认也是知兵之人。

    而西方太白星昼见,预示人主失势,有其他命星将取而代之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