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4章 朱秀的野心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按历史轨迹推算,如今已是五代末期,北方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战乱,等到几年之后,那场举世震惊、影响深远的兵变后,他就可以名正言顺、随大流顺理成章投入赵宋怀抱,再混一个开国功臣完全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马庆咽咽唾沫,这才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“赵大耳其实也不错,当朋友可以,可要让我跪下来磕头,总觉得还差几分意思,更别说将来还有那赵老三,什么玩意儿”

    马庆忙道:“小人自己琢磨了些,和胡广岳、毕镇海他们闲聊时也说起过,大伙都觉得侯爷再像以前一样,瞒着朝廷私自培植势力,太过危险了”

    泾州不安分的流氓混混,哪个没吃过他的苦头,朱秀大力气改善民间治安,浑和尚贡献颇大。

    “讲。”

    马庆恼恨道:“这狗东西藏得严实,几日前在州桥附近发现他的行踪,咱们的人跟了一路,似是被他察觉,在袄庙附近被他给溜了。”

    “太原那边情况如何?”

    顿了顿,朱秀道:“我打算把河东藏锋营分部,和胡广岳手下第五都合并,组建缉事司,胡广岳任首任使司,严平任副使司,专职负责河东刘崇,和南唐的情报侦察。”

    按照李光俨的年纪和功劳,做个防御使绰绰有余,可李彝殷愣是等到李彝景病故,才舍得把这个防御使职位给自己的好侄儿。”

    朱秀道:“陶文举熟悉藏锋营行事作风,他既然敢背叛我,一定想好了退路,开封城大,如果他躲起来,想要找到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朱秀淡淡道:“严平性子里透露几分邪性,做事不择手段,这种人用得好就是一把利刃,用不好就会伤人伤己。

    朱秀眉头拧紧,不知为何,一想到将来要投靠赵大耳,还要跪在他脚下称臣叩首,这心里就着实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朱秀看着他:“这些想法,是你自己琢磨的,还是底下人都这么想?”

    马庆道:“小人明白,毕红玉嫁给党项人,在定难军安了家,不可能再跟咱们一条心了,唉~”

    朱秀躺下,两手枕着后脑勺,望着蔚蓝天空怔怔出神。

    “就算挖地三尺,也一定要把这狗东西找出来!”马庆发狠道。

    “还有江宁那边,尽快安排可靠得力之人进入东宫,给我盯死李弘冀,他的一举一动我都要知道!”

    朱秀一愣,转头看着马庆:“李光俨和红玉成亲了?”

    离开沧州,是因为得罪刘承祐不得已而逃命。

    可若是有朝一日,让官家知道藏锋营和缉事司的存在,只恐帝心生疑,对侯爷不利!”

    招降毕镇海、开办盐厂、组建藏锋营、掌控彰义军,其实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命,为了抗衡刘汉朝廷而增强手中筹码。

    朱秀重新躺下,“就这样安排吧,把他的那份抚恤,发给其余退下来的老卒。咱们虽然离开泾州,但那里还留有咱们的弟兄,该有的照顾一定不能少。”

    朱秀沉默了一会,道:“把毕红玉的名字从藏锋营去除掉吧,往后,你继续和她保持联络,但有关党项的情报,特别涉及到李光俨,不能只听她一面之词,还要另外派人打探。

    马庆的话让他突然意识到,一直以来,他都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将来究竟要何去何从。

    马庆忙道:“李光俨逃回夏州后,李彝殷不仅没有追究他的兵败被俘之责,反倒让他继续担任五原镇将。

    马庆吓一跳,双膝弯曲跪倒在地,哭丧着脸道:“可是小人有哪里做得不好,惹侯爷不满?”

    朱秀笑道:“李光俨是个可造之材,红玉跟了他,也算有个好归宿。

    他已经从王令温处得到证实,陶文举的确在清流关附近出现过。

    马庆作势掌嘴,嘿嘿道:“小人不敢,只是替毕娘子觉得不值。”

    李光俨不是傻子,李彝殷对他怎么样,他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朱秀摩挲着下巴冒出的硬胡茬,眼里划过杀气。

    可如果历史无可避免,柴荣终将英年早逝,这天下间难道只有他赵大耳一人能站出来收拾局面?

    朱秀有些头疼,阖上眼皮。

    朱秀摆摆手:“你提醒得正是时候,这些问题,是我没有考虑清楚,下去吧!”

    如果柴荣在位,驾驭大周这艘巨舰继续劈波斩浪一路前行,朱秀觉得自己可以心甘情愿毕生效忠。

    朱秀喃喃自语。

    朱秀攥紧拳头,从未像现在这样,想要亲手处死一个人。

    换作柴荣,他就完全没有心里负担,称臣叩首服服帖帖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