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6章 太平宫里不太平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456章  太平宫里不太平

    太平宫里,一座不起眼的观音阁内,朱秀见到了昭圣太后李三娘。

    还不到五十岁的年纪,容颜苍老如七八十的老妪,苍发如霜,腰身佝偻,只穿一件灰色老旧的三宝法衣,大袍长袖,笼罩那干瘪瘦小的身躯。

    若非亲眼所见,实难相信这样一位寒酸衰老的妇人,就是堂堂一国太后。

    虽说李三娘这位前朝太后和大周朝无关,但郭威可是明发制诰,向天下人表明愿尊她为皇太后,尊荣不减分毫。

    这也算是郭威给予刘汉王朝最后一丝体面。

    朱秀不敢怠慢,毕恭毕敬下拜行礼。

    李三娘盘腿坐在蒲团上,身后是供桌和观音金身。

    供桌上摆放几块灵位,朱秀瞟一眼,发现供的是刘知远之父刘琠、丈夫刘知远,和他们的三个儿子,刘承训、刘承祐、刘承勋,以及养子刘赟的灵位。

    牌位上没有添加任何头衔谥号,只是书写诸如“亡夫”、“亡子”加以名讳,和寻常百姓人家里供奉的牌位没有任何区别。

    “呵呵,老了,不中用了。”李三娘摇摇头,叹息道:“去年每日晚膳后,张规还搀扶我绕这太平宫走一圈。

    郭威再怎么顾念旧情,也不会允许李三娘继续活在世上,让刘汉余孽以她的名义据守开封不投降。

    可以说,他才是杀死隐帝的罪魁祸首。

    李太后莞尔:“伱啊,诚如官家所言,就是个贪心狡猾的小滑头!”

    张规偷笑道:“若不是美人,朱侯爷又怎会念念不忘?”

    朱秀肃然起敬:“张寺人真乃忠义之士,请受下官一拜!”

    李太后轻笑道:“等官家赐婚,老身就下懿旨,让那位娘子进宫,接受诰命册封,顺便也替你把把关。”

    张规也在一旁盘腿坐下。

    朱秀道:“太后教训得是,不过若能兼具美貌和贤惠岂不更好?三家娘子在微臣看来,都是这样智慧与美貌并存的佳人。”

    朱秀忙道:“多谢太后为微臣操心。”

    不过李太后并未解释,只是笑而不语。

    时至今日,李三娘都不知道,两年多前,刘承祐正是死在自己一番苦心设计之下。

    张规道:“两年前在坤宁宫,太后命老奴搬出皇帝受命宝,准备献给官家。当天夜里,不知哪方贼人,胆敢擅动宝盒,取出宝玺,连包裹宝玺的黄绸子都扔在御案之上,瞧那样子,应该是把宝玺拿在手中把玩了一番。

    元景润年事已高,行动不便,还是不要劳烦他了。”

    朱秀知道,如果刘承祐不死,开封城不会那么快告破,李三娘也不可能以前朝太后的身份,继续在新朝享受尊荣。

    张规气恼道:“何止法器,两年前在坤宁宫,有宵小蟊贼连皇帝受命宝都敢觊觎.”

    张规拿过一个蒲团,朱秀接过,拜谢后盘坐在李三娘身前,微微鞠身低头。

    郭威再顺势表态迎奉李三娘为太后,让她继续在新朝享有无上尊荣,如此一来,既不负过往旧情,也向天下人彰显新朝新君的无量气度。

    张规道:“奴婢也知贼人应当出自内殿禁军,可太后有令不许追查,此事只能作罢,到如今,连官家都不曾知晓。”

    朱秀忙道:“区区小事不劳太后,还是让礼部官员去操办吧。”

    一路顺着宫城甬道往右承天门走,朱秀见四下里无人,低声道:“方才张寺人所说,有人觊觎皇帝受命宝之事,究竟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张规帮衬道:“朱侯爷乃当世俊杰,少年得志,人又长得俊俏,哪家女子见了不喜欢!

    要是杂家是女子,见了朱侯爷照样迈不开腿!”

    “哦,年岁倒是跟老身一般大,呵呵,还真是有缘。”

    张规气恼道:“太后仁善,可有的奴婢却狗眼看人低,不把太平宫放在眼里,更不把太后当回事!太平宫里的用度一直短缺,宫闱局每每敷衍了事,就连去年应该整冬供给的木炭,也只够烧两个月。

    张规越说越委屈气愤,抹着眼泪,倒不是为他自己,而是为李太后遭遇小人诘难,自己却又无能为力,感到愤怒伤感。

    朱秀道:“不如微臣请元景润老太医入宫为太后诊治?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