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2章 二赵密谋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毕竟赵家不是符氏、高氏那种获封王爵的显贵家族,在军中没有太大威望。

    “厉害!”石守信瞪大眼,“赵大哥看完,也借俺瞅瞅。”

    赵匡胤越想越感到坐立不安,收拾纸笔迅速起身走出值房,只扔下一句:“替我向张驸马告假一日.”

    “娘千万保重身子,咱老朱家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.”

    不远处,一队内殿禁军走过,为首都头正是石守信。

    赵匡胤撇撇嘴,对这自家兄弟的风流韵事不感兴趣。

    可对于他而言,此事终究是个隐患。

    赵匡义回刀入鞘,拎着宝刀踱了几步,说道:“兄长是担心,李太后和张规会在不经意间把当年之事透露给朱秀?”

    赵匡胤浑身发寒冒冷汗,喃喃道:“且容我想想”

    二弟赵匡义分析说,这是李太后不愿节外生枝,不想在政权交替之际再生变故。

    “究竟是哪家周娘子?”赵匡胤狐疑道。

    “诶诶~赵大哥有何要事?”石守信赶紧睁眼坐起身,赵匡胤却不做理会,匆匆而去。

    巡视一圈回到大庆门,石守信解下铁盔佩刀扔给手下,推门而入进了值房,赵匡胤正伏案书写着什么,手边放了一册书。

    两年多前,官家入宫,交接皇帝受命宝时的场面历历在目。

    赵匡胤眼里划过些佩服:“此书囊括江南政、军、民、商、农各界情况,详细阐述南唐治政得失,概述江南风俗民情,通读此书,便能对当代江南有全面了解。

    赵匡义怂恿道:“为了赵家周全,这个险必须冒!兄长在内殿直多年,在宫里一定有相熟之人,你负责找人,我负责筹划,定能做得天衣无缝!”

    有禁卫羡慕地道:“朱侯爷命好,得到官家和皇子荣看重,年纪轻轻坐享高位,又成了符氏女婿。俺下辈子投胎,也要做个像朱侯爷一样的人物。”

    赵匡胤负手踱步,好一阵子,才下定决心咬牙道:“宫里有几个太监可用!但具体怎么做,务必再三斟酌!”

    两年多来,太平宫里一直没有传出相关消息,赵匡胤渐渐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赵匡胤往躺椅一靠,调笑道。

    赵匡义走到兰锜旁,取下摆放着的宝刀,“呛”地一声拔出,刀刃光寒照射在眼,当真是把好刀。

    谁也不会怀疑朱秀的智慧和机敏,如果被他知道此事,他会怎么做谁也不知道。

    ~~~

    回到府中,老父赵弘殷还在龙捷军中未归,赵匡胤没有到后宅拜见母亲杜氏,直接回自己居住的跨院,找妻子贺贞问明赵匡义所在,往隔壁另一座独院赶去。

    看过这本《江南各界情报概览》,他脑中也萌生出许多新想法,关于如何治军、用兵、治民。

    说吧,这次又遇见哪家娘子,让你念念不忘了。”

    一想到此事他就深感后怕,这是他迄今为止犯下的最严重错误。

    前些日冯青婵主动上门探视,也对吴友娣的病情转变感到惊讶。

    朱秀道:“可以雇请奶娘。”

    官家如果真要砍头杀人,不会再有太多顾忌。

    “又是此人.”石守信嫉妒地撇撇嘴,“还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,连他老娘也得了五品诰命。”

    可他们却没有向官家禀报此事,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声张,仿佛这件事不存在一样。

    推开房门,赵匡胤见到赵匡义正在对着铜镜更衣,一旁的衣架子上,还挂着好几套簇新锦袍。

    朱秀的许多思路给了他启迪,赵匡胤嘴上不说,心里是极为佩服的。

    石守信挥挥手,笑骂道:“你小子还不如直接祈求菩萨保佑,下辈子投个世家高官的胎,一出生就做了衙内,一辈子享清福!走!~少他娘地在这聒噪!”

    赵匡义张嘴想说什么,眼珠转悠了下,摇晃折扇嘿嘿道:“等事情有些眉目,再透露给兄长不迟。”

    赵匡胤头也不抬地笑道:“这是定远侯朱秀从江宁回来,编撰的一份有关江南各界情况汇总,官家命翰林院组织人手招录,派发天下各州府军镇,在京五品以上官员人手一份,学习江南治政得失。”

    赵匡胤笑着点头,继续伏案疾书。

    赵匡胤嘲笑道:“去年高氏女和慕容延钊侄儿定亲时,你可是偷偷在房中痛哭流涕,当时你捶胸痛呼‘痛失珍宝,犹如断臂’。怎么才过了一年,高家娘子在你眼里就如此不堪了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