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3章 太平宫变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503章  太平宫变

    卯正时,宣德门城楼之上的铜钟敲响,浑厚钟声传遍宫城。

    很快,皇城左右承天门也传来钟声,三道钟声交织,各响九声。

    暮色还未消褪,偌大宫城还笼罩在一片漆黑当中,钟响之后,零零散散的灯火在不同殿阁宫室亮起。

    有唐一代,朝局稳定时常朝大多在辰时(7-9点)举行,遇上元日、冬至或是朔望大朝则会提前一个时辰,冬夏两季的朝会时辰也不固定,依照天气灵活调整。

    五代战乱,礼乐荒废,连朝会也无法保证如期举行,时辰上更是没有形成定式。

    大周立国后,郭威极力恢复唐制,严格规定朝会时辰。

    依照朝廷制度,春夏常朝定在辰时,卯正时敲响钟声,宫城各处衙署仆役、吏员,皇城各处宫室的宫人、宦官则要开始准备新一日各种事项。

    整座宫城在卯正钟响以后,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。

    太平宫里也早早亮起灯火。

    李太后的作息和大多数宫人一样,不管睡得多晚,卯正钟声一响就起身。

    张规也惋惜道:“德妃娘娘也是可怜人,早间年小产伤了身子,一直怀不上子嗣,官家倒是宠爱她,把这偌大后宫交给她打理。德妃是厚道人,她在世时,每隔两日都会到太平宫来拜见,有她照拂,那些个腌臜也不敢放肆。

    这也是李太后每日雷打不动的活动轨迹,除非天气极度恶劣,实在不宜出门,她才会在宫室里慢走。

    “太后教训的是。”张规低着头,自然不敢跟太后争辩。

    二人绕着宫墙走了好一会,来到太平宫以北,这里有一片人工湖,开凿水渠引水绕过太平宫北,朝其他宫室流淌去。

    张规皱眉,冲着两个小太监怒喝:“两个狗才,还不快去?”

    “只有奴婢两人在场,并无他人!”

    李太后莞尔一笑,幽幽道:“那孩子年纪和承佑无二,看到他,我便想起承佑小时候,也是这般俊美聪慧,可惜是我没有管教好”

    张规心急火燎,暴怒道:“你什么意思?太后落水,染了寒症,我派人去请御医,你竟敢阻挠?”

    李太后眉宇平和,淡淡道:“天下芸芸众生,还有不知多少辛勤劳作却依然食不裹腹之人,你我不事生产,白白享受供奉,已是天大的幸事,该知足了。”

    进宫多年,张规早已看透这些虚假人情,可他还是做不到,像李太后一样心平气和。

    “太后,桥面结冰湿滑,不易通行,还是退回去”

    太平宫在后宫最北面,靠近后宫苑,平时安静得连个鬼影都瞧不见。

    越走脚下越滑,张规暗暗心惊,眼看还有几步就能跨过去,他却不敢让太后冒险。

    “太后!太后!”张规哭咽着慌忙用力掐人中,李太后呛了几口水,咳嗽几声,眼珠微微转动,想说什么却说不出话。

    她已是年近半百的岁数,这一年多来疾病不断,身子时好时坏,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里突然落水,身子骨哪能吃得消。

    张规怔了怔,惊怒指着他,颤声道:“木桥结冰,是你所为?”

    张规不敢耽误,奋力背起李太后,撒腿往太平宫里跑。

    二人的小命,还不是捏在他手里。

    “勒死他!”李老太监咬牙切齿。

    木桥底下就是水渠,有三尺多深,两边还结有冰坨坨。

    他掀开褥子直接捂在李太后面上,紧紧压实,李太后只是轻微挣扎了片刻,便彻底断绝气息。

    才走到一半,张规觉察不对劲,脚下隐隐有打滑迹象。

    这两个小太监的底细他全都清楚,在宫里无依无靠,否则也不会被派到太平宫来。

    可他心里依然不忿。

    冬日里湖边湿滑,李太后基本不会靠近,只是沿着水渠绕过宫墙散步。

    一个小太监急忙道:“奴婢奉张规之命去请太医!”

    来人竟然是永巷里的李老太监,还带着两个粗壮奴才。

    两个粗壮太监用白布把张规尸体悬吊梁上,伪装成上吊自尽的假象。

    张规侍奉她多年,也养成同样的习惯,每日到了时辰就能醒来。

    李太后点点头,张规做事稳妥,她向来放心。

    可惜她这一去,后宫无人主理,各色妖魔鬼怪都跳出来作怪.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