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4章 显德元年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514章  显德元年

    大周广顺三年腊月末,帝崩于滋德殿,圣寿五十一。

    柴荣召集文武重臣,请出大行皇帝遗制,由冯道当殿宣布:“晋王荣可于柩前即皇帝位,服纪月日一如旧制.”

    柴荣奉遗命即皇帝位,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,大赦天下。

    随即,颁布一系列升赏制诰。

    南阳王安审琦进位陈王,移镇襄州;淮阳王符彦卿进位卫王,任天雄军节度使;荆南高保融进封南平王;夏州李彝殷进封西平.

    朱秀晋爵正二品开国县公,其余有过元从功勋的节帅重臣或加同平章事衔,称使相,或晋爵国公。

    朝中宰相也有调整,冯道加守太师依旧位列宰臣第一,范质加尚书左仆射位列第二,端明殿学士王溥奉大行皇帝遗命,擢升中书侍郎,加同平章事,进入宰相班列。

    澶州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回朝出任枢密使,加同平章事。

    新朝四宰相,冯道第一,范质第二,王溥第三,郑仁诲第四。

    军务方面,王仁镐调任永兴军节度使;武德使王令温调任陈州节度使。

    李重进调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,领武信军节度使,加检校太保;樊爱能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、洋州节度使,加检校太保;何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、利州节度使,加检校太保.

    殿前都指挥使由左卫大将军、驸马都尉张永德接任。

    今日一早他就接到晋爵诏书,特地入宫叩谢皇恩,顺带着探视新君。

    朱秀微微一笑,郑重揖礼:“老将军放心,在下答应的事,绝不食言!”

    能帮助柴荣在即位之初避免一场事关国运的凶险战事自然最好,可惜,柴荣似乎不太相信他的推论。

    朱秀和柴荣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,既是君臣,也是连襟亲戚,又是相识多年的知己好友。

    柴荣往身前火盆添了把黍稷梗,轻声道:“先帝临终前叮嘱,国丧应从速从简,梓宫不许久留殿中,陵寝不用石柱,只用砖石,用瓦棺纸衣入葬便可。

    “平身吧。”柴荣叹息一声。

    “好了,你退下吧。”柴荣笑道,“去了蒲州替朕好好尽孝,快去快回,路上不许贪玩!大娘子临盆在即,让你妻近日多来宫里陪伴,她们姐妹在一起,大娘子就不会太紧张。”

    外放陈州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让曹翰来当副使,武德司一举一动就瞒不过皇帝,如此一来,朱秀安心,柴荣也能安心。

    柴荣即位,武德使如此重要的职位肯定要安排可靠之人,王令温跟随郭威起家,和柴荣交集不多,不可能让他继续留任。

    双手捧过金令,朱秀又道:“臣想奏请一人出任副使,请陛下允准!”

    陈州就是后世周口,距离开封不远,也算富庶之地,看得出这是柴荣感念他过往功绩,让他去个好地方安享晚年。

    柴荣摆摆手,没让他把话说完:“朕刚即位,还是以稳定朝局为主,你的建议在大方略上无错,但也容易落人口实。

    这样吧,朕会下旨给卫王和李筠,命他们密切关注刘崇和契丹动向。”

    短短数日,柴荣消瘦许多,面容哀戚,两颊颧骨微凸,不经意间流露的眼神却越来越锐利。

    朱秀一身缟素,步入殿中,下拜叩首,轻声道:“万请陛下节哀!”

    王令温一怔,捋须哈哈大笑:“朱县公有一颗七窍玲珑心,难怪得两朝皇帝宠信!若是老夫有你一半头脑,也不至于年届六十还要外放藩镇,唉~~人之命途,都是天定啊!”

    朱秀笃信道:“从目前双方的动静来看,确有可能!”

    朱秀道:“只需两步,可让北汉和契丹投鼠忌器!第一,陛下可以下旨,命卫王符彦卿率领天雄军北上冀州,巡视边防,囤积粮草,修缮攻城器械,摆出一副随时可以挥兵北上的架势!

    柴荣呢喃道:“当真如此?”

    朱秀诚惶诚恐拜倒:“臣叩谢陛下天恩!”

    柴荣愤怒的同时又有些不确信,此刻天寒地冻,河东贫瘠之地,更是没有多少能力在冬季用兵,契丹人也要忙于马匹的配种繁育,无论怎么看,这都不是一个适合用兵的好时节。

    王令温把金令还给他,语重心长地道:“武德司地位特殊,使司虽然只是正四品官阶,但在朝臣眼中,无异于洪水猛兽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