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 宋哲宗:宋徽宗应该不会亡国吧?【感-《盘点千古风流人物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看着那集市的画面,  有些心神荡漾。

    汴京城中,李清照出了家门,  五步一楼,  十步一阁,方才来到集市。

    卖酒的地方青帘高扬,卖茶的人红炭满炉。

    店铺繁多,  商贾云集,  人流如织,热闹非凡,活脱脱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
    到了宋神宗时期,手工业一共有六千四百多户,  鱼行肉行牛行马行米行……到了晚上,甚至还有灯火通明的夜市,  万家灯火,  照出一幅不亚于贞观的盛世!

    李世民心中又向往,  又感慨,  面向文武百官说道:“人人都说贞观年间是盛世,可是这京城的繁华比不上大宋一半啊。”

    宰相房玄龄立刻说道:“陛下,隋末战争百姓死伤无数,  社会凋敝,  大唐接手了这个烂摊子,如今能发展出这幅光景,  已经算不错的了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面对奉承话,面色未改,  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,  轻声叹息:“怪不得这大宋能灭掉大唐,  夺走大唐的神器,  确实强大。”

    神器,就是国家权柄的意思。

    《老子》:“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。为者败之。”

    他话音落下,文武百官皆是垂眸,心中悲戚。

    那大宋的情景,就像是当头一棒,让普通百姓茫然失措,让文武百官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大唐盛世,万国来朝,人们行走在大唐,像是行走在神的国度。

    可是繁华成泡影,居然被大宋所灭,这让人如何不伤心?

    李世民见百官这副作态,大概猜到了他们的想法,很快收拾好心情,安抚道:“你们哭做什么?”

    “后来的诗人看得比你们都清楚,人间正道是沧桑啊!”

    “王权更替,再正常不过。”

    “与其哭哭啼啼,不如以史为鉴、方能知兴替。”

    “大宋能灭亡大唐,一定有长处,我们从它身上学来东西,就能让大唐继续延续了。这不就是天幕降临在大唐的意义吗?”

    李世民话音落下,犹如一针强心剂,很多人抛弃了悲伤的情绪,转而以一种学习的心态,观察大宋。

    这时,正好播放到李清照在店铺买首饰的画面。

    房玄龄像是看到什么,灵光一闪:“陛下,秦朝有半两,汉朝有五铢,我们唐人还是使用通宝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交易用的是花纹颇多的纸,估计是将这些东西当银子来用。用纸张好处颇多,可以促进贸易繁华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微微颔首:“没错,有道理。大唐能做到吗?”

    房玄龄不敢打包票:“他们那里的造纸行业看来非常发达,防伪技术也很厉害,臣需要让工匠多多研究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颇为高兴:“那就辛苦你了,若是纸币能研究出来,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啊,百姓们互市就能更方便了。”

    房玄龄天资聪慧,没过多久,就想到了纸币另一项重大的意义:“陛下,大宋有这种纸币,要想人们愿意使用,肯定是需要国家信誉的。”

    “对于强国来说,这纸币用处太多了,周边那么多小国都在和大唐贸易。倘若大唐规定,那些来朝贡的小国必须用我们国家的纸币才能和我们交易呢?”

    李世民还有些茫然:“那有什么区别呢?更方便了?”

    房玄龄摆摆手,含笑说道:“这必定会导致我们的纸币流入小的国家,他们送来了无数货物,而我们给了他们什么?”

    “只不过是一堆纸罢了。”

    电光石火之间,李世民突然明白过来,面色变得凝重,隐隐感觉自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。

    到时候怎么印、印多少,还不是大唐说了算?

    隐隐之间,他们已经触碰到了未来的m元霸权。

    李世民喉结微动,吞咽口水,有些焦躁:“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那是没用的纸,为什么大家还要用呢?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