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等等。”高适像是想到什么:“太白兄,你的《把酒问月》里面也有一句‘青天有月来几时,我今停杯一问之’,这是不是有……抄袭?” 李白轻声咳嗽:“这是读书人的事情,怎么能叫做抄袭?要你这么说,那我跟王维都写了一句侠骨香,那我们还互相抄袭了? 这么写的人太多了,是你见的太少。” 高适哦了一声,有些恍然:”原来如此。” 李白望着天幕,怀揣着好奇之心,到底什么样的词才能让后人都不敢写中秋咏月词? 紧接着,他眼睛亮了起来:”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痴凉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,起舞弄清影。” “苏轼想去天上却觉得太寒冷,并不贪恋月宫的美丽,感觉还是人间好,难得有这样肯脚踏实地的人。换成是我,早就要上月宫逍遥快乐去了!” 高适忍俊不禁:“太白兄,你太促狭了。” 李白脸上含笑,喝了两口酒,倍觉畅快淋漓,心中有些满意,可不多。 “这上阕写得不错,可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,还不能被称为千古第一咏月词吧?” 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这句话确实有哲理。 不过张若虚写过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李白也写过:“青天有月来几时?我今停杯一问之。” 这些干古名句都问得离奇,问得超脱。苏轼到底是泯然众人。 可是紧接着,天幕把诗词的下阕放了出来。 【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 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蝉娟。”】 李白看着看着,眼神忽然一滞,擢酒杯的手不自觉捏紧,突然长长叹息:”千古第一咏月词,当之无愧。” 高适还在品其中的味道,没有李白反应这么快,便好奇地问:”怎么说?” 李白:“我以为苏轼会表达不能团圆的愤懑和不满。 结果他说————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 “苏轼希望天下人都能圆圆满满,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斥欠赏月亮。谁读到这种豁达开朗的 词不觉得高兴呢?” 连李白都被勾起了思乡之情。他自从离开四川之后,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。 苏轼不拘泥于小家,目光放在大家上,格局直接就打开了。 高适闻言有些感慨:”天幕说苏轼这位诗人乐观豁达,我还没什么感觉,被你这么一说,我突然感觉他挺好相处的。恨不相逢同时,和他一起游遍山川。” 李白闻言,眉毛微挑:“怎么?和我玩不快乐?” 高适小声说道:”……每次出去玩的时候,我们一不留神,你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,害得我们好找。” 李白天性散漫不羁,往往会被一棵树一朵花所吸引,便甩下众人一个人玩去了。他学过剑法,身体强健,弱一点的文人还真的跟不上他。 李白:“……” 天幕放出了完整的《水调歌头》,引得无数人拍案叫绝。 那些之前有些看不起苏轼的人纷纷闭麦。光是这首词里透出的文采,苏轼就甩了他们无数条街。 千古第一咏月词,当之无愧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