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…… 蜀汉阵营还算好的,毕竟罗贯中对蜀汉以夸为主。 其他阵营的人气得直跳脚。 孙权咬牙切齿,指着老天,仿佛想把声音传达给罗贯中:”罗贯中,再给你说一遍,那是我爹温酒斩华雄,不是关羽!” 他爹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! “又污蔑周瑜,又乱说我爹,不要叫《三国演义》了,叫《刘备演义》吧。” 他气得不行,却又无可奈何,毕竟天幕说了,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人,听着就感觉遥远。 他把辛弃疾和苏轼的诗词拿出来安慰自己,还是他俩好,知道夸东吴! 西晋文人陈寿望着天幕,生气不已,把手里的竹简摔在地上:“即 使是话本,也不能却说八道啊,戏说不是胡说,要遵循真实历史的!” “诸葛亮不是妖道,周瑜也不是小气鬼!” 他打小就聪明,熟读史书,文章写得非常华丽。 年轻的时候在蜀汉当官,后来蜀汉被晋朝所灭,他又去西晋当官。 可以说,他是三国时代的亲历者。他见过无数英雄豪杰,脑子里存了无数故事。 时间流逝,英雄死去,故事会被人遗忘。 倘若有一本和《史记》《汉书》类似的史书,那么这些英雄就不会被人遗忘了。 自从冒出这个想法后,为英雄著书立传的念头就在心头盘旋不去。 如今看完那湖闹般的《三国演义》,这个念头在心头生根发芽,长出参天大树。 他下定决心,他要写本《三国志》,以正视听! …… 如果罗贯中知道《三国志》的作者居然会如此评价自己,一定会大声喊冤。 “我都说了,我这本书叫做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不要把话本当历史看啊!” 他努力把枯燥乏味的史书写成精彩纷呈的文学作品,他付出了多少,别人知道吗? 光是把三国志这种纪传体史书改编成编年体,就超级废头发了好不好? 罗贯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收到了无数三国英雄好汉的怨念。 他自己正高兴着呢,几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天幕说他的《三国演义》是四大名著之一,这是何等的殊荣?! 而且很多弹幕表示是诸葛亮火烧赤壁,而非周瑜,罗贯中的作品影响力可见一斑。 朋友们皆来道贺:“恭喜罗兄,青史留名。” “苟富贵,勿相忘啊,哈哈。” 罗贯中家境还算可以,父亲是丝绸商人,元末的时候到杭州来做生意。可罗贯中本人对商业不感兴趣,浪迹天涯,流连于市井民间,结识了很多戏曲作家。 他的朋友都是三教九流,没那么多知识分子的清高,和罗贯中玩得特别开。 罗贯中心中很高兴,嘴上矜持:”我写的算什么,我师傅写得才算好呢。” “施耐庵。” 罗贯中迫不及待地收拾东西,准备给师傅报喜:“不说了,我要去找师傅了,我正在跟他一起编书呢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