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章 夜探黛玉-《红楼之庶子无双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165章  夜探黛玉

    贾琮剿匪完后,就快马加鞭将奏疏送进京城,奏疏与泰启帝派来传旨的太监错身而过,他接到郊迎旨意之后,行军速度就放慢了一些。

    待京郊扎营,泰启帝又派人宣他连夜进京面圣。

    这般着急,贾琮倒也能够理解,他几乎将半个江南搅了个底朝天,虽然事无巨细都通过密奏报往京城,与皇帝知晓,但依旧比不上奏对清晰。

    “爱卿跟朕进东暖阁说话!”

    泰启帝当先进去,贾琮紧随其后,走了两步,见宋洪跟上,贾琮侧身相让,宋洪吓了一大跳,“侯爷,折煞咱家了!”

    贾琮笑一笑,既然已经做出了谦让的姿态,宋洪也已经领情了,他也就没必要再演戏了,保持一副格外谦卑的姿态进了东暖阁。

    “赐座!”

    “臣多谢皇上!”

    “爱卿坐吧,爱卿这几年长高了不少,朕多年不见卿,甚是想念,卿当年在南书房与朕一干皇子一起读书,犹在昨日。”

    贾琮似也被触动心弦,热泪盈眶,哽咽失态道,“臣也无一时一刻不惦记皇上,臣当年不过是荣国公府角落里乞哀告怜之人,若无皇上垂怜,臣实不知今日身在何方,命往何处,臣也不敢想象!”

    泰启帝见此,心中宽慰,他的目的也达到了,这也是他敢重用贾琮的原因,正如贾琮所说,一个为家族不容之人,年幼无依遭受迫害之人,必定会将肯拉扯他一把的人,视为唯一的依靠。

    这也是泰启帝将贾琮视为子侄的缘故,以情动人,而非以君臣大义,当能够更多地拉拢少年的心。

    “你在江南所为,朕已悉数知之,对朕来说,你是不世出的千里马,在国朝如此艰难之际,有你这样的英才降世,辅佐朕保命安境,朕实欣慰。”

    也是在方才,贾琮表现出谦让宋洪一幕,被泰启帝看在眼里,他倒是没想到,少年封侯,贾琮竟毫无骄矜之心,这也更是难得。

    可见,贾琮心中常存君父之心,若贾琮进宫之后,便得意洋洋,哪怕流露出稍许不可一世之状,此时,泰启帝说的就不会是这些了。

    明日的郊迎,意义也会大不一样。

    贾琮忙从绣墩上起身,跪奏道,“臣不敢自诩英才,臣一心所愿只为君父解忧,为百姓谋福祉,臣不忍见东南百姓日夜遭受寇患,如处炼狱之中,以为被君父所弃;臣亦不忍见那些世家大族享受国朝带来的安康,却串通倭寇,只为谋一己之私利;臣更不忍见君父任贤惕厉,宵衣旰食,却……“

    他抬起头来,泪眼朦胧地看着泰启帝,目光在其两鬓略作停留,便忙谦恭地垂下,“见皇上两鬓白,形容消瘦,臣实不忍,五内如焚!”

    泰启帝也被这一番赤子之心感动,眼中也不由得蕴出热泪来,伸手扶着贾琮的胳膊,微微用力,贾琮忙从地上起身,顺势坐在了绣墩上,掏出帕子,擦了擦眼泪,“皇上,臣君前失仪,请皇上责罚!”

    “爱卿一片真情流露,朕也实为感动,哪里还忍心责罚呢?”泰启帝逐渐平复被贾琮撩拨起浪的心湖,多少年了,他除了愤怒、担忧、无助之外,已经甚少被感动了,帝王的一颗心,日渐麻木,已难感受到人间真情。

    这种感觉,既陌生,也令人害怕。

    “朕之所以连夜召伱进宫,是想听一听你在密奏里说的派宝船南下,以访问西洋诸国之名,行海外贸易之实,丰厚内孥之事。“

    贾琮知道,眼下这位皇帝最大的困境是没钱,一个国家没钱,与一个家庭,一个企业没钱是一个道理,资金链一断,很容易形成崩塌局面。

    虽说眼下,贾琮抄谭靖,抄江南五大世家,抄出了不少浮财,但这些钱财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

    国朝处处要钱,辽东局势不稳,须用银子撑着,北虏蠢蠢欲动,也要银子防着;时局不稳,内乱频仍,若是无银剿抚,一旦星星之火燎原,国势便将一去而不复返了。

    是以,必然需要想出能够挣钱的路子来,先将这座风雨飘摇,四处露风进雨的屋子裱糊一番,至于说续命,那是以后的事了。

    “通海贸易之利达数十倍上百倍之多,是以,江南世族敢违犯朝廷禁令,铤而走险,甚至勾结倭寇,为非作歹,以获取暴利。

    臣以为,眼下国朝局势紧迫,朝廷处处要用钱,不如由皇上组建宝船舰队,用我朝之物以通商赏赉之名义,获取他国之宝。

    回国之后,这些宝物投放于市,对寻常老百姓影响不大,却可令富贵之群,掏出银子购买,其所得之利可升值数倍,若用之于民,当可解燃眉之急。“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