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何仁继续介绍,“《宰相刘罗锅》大家都看过吧?里面就有关于文字狱的桥段,当时有两个不识字的农民因为名字被抓,大家都觉得离谱,其实一点都不离谱。有不少一个字不认识的农民,就因为家里有几本祖传的书籍,都被抓走治罪,电视剧还拍保守了呢。” “当时不仅是家里不能有书籍,成语也不能乱用,你们可以去翻翻清朝史官写的明史,连‘千钧一发’这个成语都找不到。因为清朝的法律规定大家都要剃头,一根头发有千钧之重?这就是表示你不想剃头。” 宝友们都懵了,真到了这个地步?还是只针对汉人? 何仁也看到了这些弹幕,他摇了摇头,大家还是不了解乾隆啊。 “乾隆不仅针对汉人,连满人都不放过。比如广西巡抚鄂昌,这是从二品的大员,他和朋友喝酒吟诗,把蒙古人称为‘胡儿’。乾隆得知以后非常生气,觉得满蒙是一家,骂蒙古人就是骂他!随即赐鄂昌自尽。” “蛤?” 大家不太能理解这个脑回路,一冉的父亲问道,“鄂昌不也是乾隆的同胞吗?” 何仁微微一笑,“鄂昌也不是什么好东西,当官的时候贪赃枉法,可能乾隆早就看他不顺眼了,找个借口给杀了。但是通过这件事大家也能知道乾隆对于文字狱有多上心了吧?这就是骨子里的不自信……” “还有一件事,也挺有意思的。”何仁明显说嗨了,“乾隆时期,大清国力还是很强的,经济也很发达,不少大老外都来中国做生意,学汉字汉语,说中国话。当时东印度公司,有一个英国人就是如此,他还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叫洪仁辉。他因为不满地方官员敲诈勒索,跑到乾隆面前去告御状,乾隆非常生气,然后判了洪仁辉三年刑,罪名是,‘擅自学习汉字汉语’。” “所以大家明白了吧?乾隆时期的物件,要不是皇家器物,不可能敢弄九五这种数字,那是嫌自己命长。”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怀疑何仁的话了,人家又有数据,又有故事,还有什么好反驳的? 老大爷也是如此,他接受了自己打眼的事实,不接受也不行,他可看不出来九五之尊的问题。 “这个算盘是乾隆用过的?” 何仁摆了摆手,“应该不会。皇家器物是给所有皇室成员用的,乾隆估计不会自己用算盘吧。当然,也有可能是拿来赏赐大臣或者外交使臣的,我偏向后者。” “为什么呢?” “很简单啊,算盘这种东西在清朝还是很常见的,送大臣既不庄重,又没什么用。国外就不一样了,他们的计算工具还相对落后一些。” “比如英国人用的纳皮尔筹,一般是由十根木棍组成,每根木棍上刻有数字,计算的时候就来回调换位置。” “意大利人用的是比例规,伽利略发明的,有点像圆规。其他欧洲国家也有用对数表的,把乘法结果提前算好,刻在小格子里,需要哪个数字就去找……算盘对于他们来说可是好东西,也够新奇,就像他们带过来的望远镜和钟表一样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