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这是一方康熙御赐给大臣的御砚! 这就不是两三百万了,至少四百万起! 杜潇文笑道,“之前康熙还赐给过很多大臣松花石御砚,你知道吗?” 何仁脱口而出,“康熙四十二年,他把翰林院里面六十七个官员都叫到南书房,一人赐了一方砥石山绿砚,和这方一模一样。” 张诺小声问道,“这不是松花石砚吗?怎么又变成砥石山绿砚了?” 何仁笑着解释道,“松花石就是康熙时期发现的,他当时还写了《制砚说》,开篇第一句就是‘盛京之东,砥石山麓’,所以松花石砚,又叫砥石山绿砚。” 杜潇文赞赏地点点头,何仁果然眼力超群,记忆力也很出色。 “小何,我这只有这种毛笔,不知道你用不用得惯?” 何仁一看,发现是一支清代的剔犀如意纹笔,保存比较完好,也值个二三十万。 何仁的行书和草书是系统送的,并不挑笔,他微微一笑,“不知杜老喜欢行书还是草书?” 杜潇文不贪,他也知道大书法家不愿意多留墨宝,想了想,便说道,“我比较喜欢草书。” 何仁微微点头,凝神静气,不多时便面色一正,挥毫泼墨,速度极快,看得杜潇文眼中异彩连连。 “草圣最为难,龙蛇竞笔端。毫厘虽欲辨,体势更须完。” …… 几分钟过后,一首王羲之的《草诀歌之一》便跃然纸上。 何仁长出了一口气,王羲之的《草诀歌》分为上下两部分,加起来830个字,何仁写的是上半部分,足足460字。 一口气写下来,何仁感觉手腕都有点不听使唤了,写字绝对是一个力气活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