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五十三章 热火朝天的工地,百姓全力支持(求订阅!!)-《大明:如此贪的驸马,朕杀不得?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趁着吃夜宵的间隙,十几个工人又围住识字先生,七嘴八舌地要往家里捎信。

    “给我爹娘写,就说儿子在干正经大事,过年不回去了!“

    “跟俺媳妇说,朝廷发了双份工钱,让她扯块花布做新衣裳!“

    “告诉我家小子,好好念书,将来也来修铁路!“

    负责记录的年轻文书手腕发酸,却笑得眼睛弯成月牙。他抬头望向帐外,火光中工人们的身影来来往往,铁锤敲击道钉的声响竟比白日还要密集。

    工地另一头,工部派来的监工郑大人正和几个工匠研究图纸。忽然一个满脸煤灰的司炉工跑来,激动地比划着:“大人!咱们新改的锅炉试好了,比原先多拉三成煤!“郑大人闻言,竟忘形地一拍大腿:“好!明日就给司炉组加菜!“

    更远处,几个年轻力壮的工人自发组织起了竞赛。他们喊着号子,比拼谁能更快地铺设枕木。围观的人群不时爆发出喝彩声,有人甚至敲起了铁桶助兴。夜风吹散了他们额头的汗珠,却吹不散脸上洋溢的笑容。

    在这片欢腾之中,没有人注意到月亮已经悄悄西斜。直到工头敲响收工的梆子,众人才惊觉东方已泛起鱼肚白。但奇怪的是,竟没有一个人显出疲态。他们三三两两地往回走,嘴里还热烈地讨论着明天的工程进度。不知是谁先哼起了小调,很快,整个工地上都回荡着粗犷却欢快的歌声。

    阳光透过雕花窗棂,在宗人府的议事厅里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
    欧阳伦半躺在太师椅上,手里把玩着一枚铜钱,铜钱在他修长的指间翻飞,时隐时现。

    《大明人民日报》的总编赵明德擦了擦额头的汗,偷眼打量着这位以懒散著称的大明驸马、内阁首辅、军事内阁大将军。

    欧阳伦今日只穿了件月白色家常道袍,腰间松松垮垮系着根绦带,脚上趿拉着一双布鞋,活像个闲散书生。

    “诸位都坐吧。“欧阳伦打了个哈欠,随手将铜钱往案几上一抛,“叫你们来,是为了铁路宣传的事。“

    《金陵新报》的主笔钱礼闻言立刻挺直了腰板,却见欧阳伦已经歪在椅背上,眯着眼睛看窗外树影婆娑。

    “铁路工程进展顺利,但百姓不解其妙。“欧阳伦慢悠悠地说,“你们各家报纸,从下月起,要开辟专栏报道。“

    《北方快报》的刘主笔小心翼翼地问:“大人希望我们如何报道?是着重工程进度,还是“

    “故事。“欧阳伦悠悠开口,“我要你们写故事。写工地上工人怎么拼命干活,写他们老婆孩子怎么盼着铁路通车,写沿途村庄怎么期待火车经过。“他手指轻叩桌面,“特别是那些感人的,比如老母亲给修铁路的儿子送鞋,小孩子第一次见到铁轨什么的。“

    赵明德恍然大悟:“大人的意思是,要让百姓感同身受?“

    欧阳伦又懒洋洋翻个身,旁边的美婢立马端着茶送入欧阳伦嘴中,喝完茶欧阳伦继续开口:“聪明。铁路不是冷冰冰的铁疙瘩,是连着千家万户的血脉。“他突然笑起来,“你们可以搞个'铁路英雄'系列,每期报道一个普通工人,写得煽情些。对了,工部、户部可以出点润笔费。“

    几位报人顿时眼睛发亮。钱礼搓着手问:“那关于工程本身的技术细节.“

    “那个简单。“欧阳伦随手从案几底下抽出一迭文稿,“工部已经准备好了说明材料,你们找书吏抄一份就是。“他忽然压低声音,“但记住,报道要着重'大明盛世'四个字,把铁路和国运联系起来。“

    众人连连点头。欧阳伦却又恢复了那副懒散模样,手指轻轻敲击扶手:“还有一事。各家报纸要统一口径,铁路是圣上英明决策,工部上下齐心,百姓踊跃支持。至于那些钉子户、闹事的“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,“就不必提了。“

    “下官明白!“几位报人异口同声。

    欧阳伦满意地点点头,忽然从袖中摸出几个精致的鼻烟壶,一人赏了一个:“这是西洋来的玩意儿,诸位拿去把玩。“他打了个哈欠,“具体事宜你们找周主事商量,本官要小憩片刻了。“

    众人识趣地告退。走到院中时,赵明德忍不住回头望去,透过半开的窗子,看见欧阳伦已经蜷在太师椅上,一本账册盖在脸上,似乎真的睡着了。

    钱礼小声嘀咕:“这位大人真是.与众不同。“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