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难怪师尊初来京城,就马不停蹄的赶到这里,在此歇脚了。” 道一心中感慨万千,目光微微闪动。 就在此时,书童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,转过身,恭敬地指向前方那座古朴的竹亭。 “道一师兄,师尊正在竹亭中等候。” “您请——” 道一点了点头,深吸一口气,缓缓走向那座竹亭。 竹亭中,青竹环绕,清风徐来,一位身着青袍、须发皆白的老者正负手而立,静静地望着眼前那片青翠的竹林。 他的身影虽然看上去有些单薄,但却透着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气质。 那是一种经历了岁月洗礼与风雨沉淀之后,方能散发出的无尽威严与底蕴。 这位老者,正是当今天下最负盛名的武学泰斗——秦玉京。 “师尊。”道一缓缓走到竹亭前,俯身行礼,声音中透着浓浓的敬意与恭敬。 “弟子道一,特来拜见。” 秦玉京闻声转过身来,目光中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,轻轻点头。 “道一,许久不见。” “自你被派往大尧,追随昌南王之后,已有数月未曾谋面。” “如今再见,你倒是比以往更沉稳了不少。” 他的话语中透着几分淡淡的关切与欣慰,仿佛一位长者在审视着自己多年未见的弟子。 道一微微抬起头,目光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,轻轻点头。 “多谢师尊关心。” “弟子此番前来,是奉命向您汇报有关于昌南王萧宁的近况。” 秦玉京目光微微一凝,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探寻的光芒。 “哦?萧宁?” “自从在天机山,得知萧宁被评为‘甲子魁首’后,我便来到了京城,一路上对他多加关注。” “他年纪轻轻,便能在武学、兵法、谋略之道上皆展现出不凡天赋,着实罕见。” “而这次北境之行,听闻他以一己之力平定叛乱,更斩杀北境悍将鲁通。” “如今回到京城,又与穆起章签下生死比武之约。” “这等胆识与气魄,确实让我越来越看不透他了。” 秦玉京轻轻摇了摇头,眼中带着几分深思与感慨。 “道一,你是学宫之人,亦是昌南王麾下的军师之一。” “你如何看待此人?” 他的声音平和而缓慢,却透着一股无形的威严,仿佛一双锐利的眼眸,已将道一的内心看得通透无比。 道一深吸一口气,神色微微凝重,沉声说道: “师尊,昌南王的决断,远比我等所想象的更加坚毅与决绝。” “至少,传闻中的所谓纨绔,是断然不可信的!” “他不仅仅是一名王族贵胄,更是一名真正的将才与统帅。” “在北境,他身先士卒,以身作则。” “他不仅武艺高强,更精通兵法、战阵之道。” “短短数月,便将北境叛军彻底击溃,这样的统帅,绝非侥幸。” “弟子虽曾听闻他获甲子魁首,名震京城,但直到亲眼见证他的战场表现后,我才真正明白,为何他能被评为甲子魁首。” “他的 每一次决策,每一场战斗,都是以最精确的判断与最果断的行动完成。” “这份胆识与谋略,甚至不逊于当年的秦川大将军。” 道一说到这里,目光中透出浓浓的敬佩与钦佩。 “他不仅深谙大局之道,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,寻找到敌人的弱点,并给予致命一击。” “弟子认为,昌南王绝非普通的王族子弟。” “他若得机遇,将来定能成就一番不世之伟业!” 秦玉京闻言,目光微微闪动,随即轻轻笑了笑,点了点头。 “看来,你对昌南王的评价很高。” “不过,你说得对。” “我从未小看过甲子魁首的评价。” “能让天机山如此断言的,无一不是天赋异禀之辈。” “而昌南王,竟能在天机山测算出他日后将成为一代雄主,足见其潜力之深。” 秦玉京背负双手,缓缓转过身,望向那片翠绿的竹林,目光中透出一抹深深的探究与好奇。 “道一,你要记住,你此番前往大尧,最重要的任务,不是协助昌南王平定北境。” “而是观察他,看看他究竟是否如天机山所言,是当世不世出的雄主。” “若他真有此等潜力,我自会将他纳入我的棋局之中。” “若他不过如此,那也不过是我行走这盘棋局中的一颗闲棋罢了。” “继续为他效力,继续观察下去。” “我倒要看看,他萧宁,究竟有何过人之处。” 秦玉京轻轻抚须,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仿佛在为眼前这盘棋局暗自揣测。 “若他真能在这场比武中全身而退,那或许……” “整个大尧的格局,都将因他而彻底改变。” 道一目光一闪,微微躬身,恭敬地应道:“弟子遵命。” “师尊放心,我定会继续追随王爷,洞察一切!” 秦玉京微微点头,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。 “去吧。” “他能有你这样的追随者,倒也是他的福分。” “但记住,不论发生什么,都要将自身安危置于第一位。” “切勿因一时的情感而失了大局。” “你,是大同学派的弟子,是我的学生。” “也是我未来在这棋局中最重要的助力之一。” 他声音中透着几分严厉与关切,仿佛一位严父在叮嘱自己的孩子。 道一闻言,心中微微一暖,眼中闪过一抹感动之色。 “弟子谨记师尊教诲。” “定不辱师门之名!” 他说完,深深一揖,随即缓缓退下,转身向书院门外走去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