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长夜当空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断攀登的诸学子们-《剑尔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其实我们学数科的,题目不懂没关系,你们看外面那些考生,明明一点都看不懂非要硬撑着,还不如这个考生,直接在纸上写上了看不懂三个字,这样的答案我也能接受,只不过拿不到好的分数罢了,毕竟学数科,直言不讳也是一种品质。”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就在无数考生向上一层的书宫攀登时,皇宫应天城内的正明宫内,年轻的皇帝宋衍正与尚书令李建安喝茶,茶过三旬,有宫人送上果干肉脯。

    李建安笑着道:

    “今日是六艺书院招收弟子的日子,陛下怎么不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宋衍温和笑道:

    “太后已经代表我过去了,再过几日就是春闱,朕打算去春闱的考场看看,就不去六艺书院了,说到底,春闱为国择取良才才是正途。”

    李建安摇了摇头道:

    “陛下,六艺书院既是书院,又是江湖宗门,其门下弟子文涛武略皆是人中翘楚,我南诏西北边军的葛存意,刘中兴,沈卢以及北地边境的霍军、段宁等青壮将领都是六艺书院出生,便是我朝各处机要文官,中书舍人江南钦、太学院祭酒张楠枫,这还不算初入官场的新人,以及与我等同一辈的老人,比如一直镇守北方的镇北将军许北安,老将军当年也在六艺书院学艺,如此说来,这六艺书院为我南诏输送的国之栋梁,可以说是文武贤才遍地开花。”

    宋衍略微有些尴尬,巧妙地端起面前香茗打岔道:

    “春天时送进宫的镜湖春萌,以前朕不懂品茶,现在喝起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,不过李大人所言,朕心领受了,六艺书院自然不是寻常江湖宗门,张圣先师所创立的六艺术书院,无论文武皆是天下人心中向往之所,朕自然是敬重万分,不然也不会同意太后娘娘前去观礼,只是朕想着一碗水端平,皆时太学院主办的春闱,太后娘娘总不好接连操劳,所以朕得做出表率。”

    李建安点了点头,端起茶盏,陪着皇帝饮了一口这南诏文人倍为推崇的镜湖春萌,春萌茶香以清新绵长为本,极品的还带有浓郁的甘甜,因此又有唇齿余香有余味的说法,只是李建安向来简朴惯了,对这些奢侈的东西不懂品鉴,只觉得这茶香不过如此,还不如自己家里三两一斤的金骏眉好喝,他抬头向沉默不语的皇帝告罪离开。

    其独自大步走在前方,身后自然有年轻的宫人跟着。

    就在快出宣华门时只见迎面而来那人,可不就是左仆射刘坦之,那刘坦之也老远看到自己的顶头上司,急忙走上前拱手道:

    “李大人也来了?”

    李建安蹙眉道:

    “怎么,陛下也宣你进宫了?”

    刘坦之点了点头道:“可不是,昨日里整个门下省官员都被皇帝召见了个遍,就连告病在家的贾侍中都来了,你说我这一大早就提心吊胆的,不知李大人陛下召见究竟所谓何事。”

    李建安觉得有些好笑,说道:

    “陛下估计是刚继承大统想挨个见见我们这些老臣吧,看看我们有没有倚老卖老。”

    “似我等老臣只有为皇家鞠躬尽瘁的份,哪敢啊,哪敢啊,刘坦之便不打搅李大人,这就告辞了,告辞。”

    李建安转身望着刘坦之的背影自言自语地道:

    “只听说新官上任三把火,没成想这皇帝也一样,不知这次会烧死谁。”

    .......

    六艺山下聚集的人越来越多,随着那些连数部都没进的人退下人后更是如此,鹌鹑惦着脚四处张望,到处询问,直到没有发现李长青的身影,这才放下心来,她好奇地望着那骤然腾起浓浓山雾的半山腰,想来那就是书房的所在位置了,她摇了摇头不知六艺书院的人为什么要将教授六艺的各处取名为部,一点不文雅。

    离人群稍远的“数道”亭内,几个宫人将点燃的火炉摆在亭中,前后左右各摆上一个,黄铜制成的暖炉散发着热流,令整个亭子温暖如春。

    太后命人在凉亭石桌上摆上各类吃食,笑着冲在场众人道:

    “只第一个数部,便让这么多考生败下阵来?”

    礼部尚书郭前赛是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,只是却生的面色红润,看不出年岁,他点了点头道:

    “娘娘有所不知,这六艺书院啊,每年的论题都不一样,每年的方式也都有变化,所以考生不知道该如何准备,这才是最难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太后点了点头,一旁满头须发的鸿儒老者笑着道:

    “是啊,当年我们考六艺书院那会,少年心中意风发,哪里知道会是这么难的,不过好在先师垂怜,总算让我进了书院,这才有老朽今日成就。”

    太后娘娘,见老者发话,赶忙温和道: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