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孙承义又叩了一个头,这才站起身对太子说道:“殿下,臣来这里等候殿下,实在是因为有一件事情非常紧急,不得不来打扰殿下,还望恕罪。” “臣去云州传旨,命斩清河县令潘濯。” “不过当臣到达云州清河县的时候,潘濯并不在县衙,而是生死不明,其家属也已经于前些日子回乡省亲,不知所踪。” “故此,圣旨并没有传下去,便留在了云州刺史处,而臣则回来向殿下禀明此事。” 涉及到一位县令,太子觉得事关重大,而此处虽已是皇城,但人多耳杂,不宜讨论,于是对孙承义说道:“你随孤入宫。” 翰林院为了随时能够为皇帝起草诏书,拟定圣旨,所以在皇城中有一处专门的院子,这个院子里日夜都有人在值班,随时等候皇帝的传唤,故而又称待诏。 孙承义随太子入宫后,太子并没有去养心殿,而是在自己的寝宫接见了孙承义。 换下了出行的袍服后,太子沐浴了一番,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,让侍女为其擦干头发,重挽发髻,一边对孙承义说道:“到底怎么回事,你仔细说说。” 于是孙承义就把潘濯带着衙役剿匪,反而全军覆没的事情说了一遍,又说到清河县典史与主簿均被匪人所杀,太子才动容起来。 “如此说来,清河县已经陷于匪人之手?” 不得不说,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任谁听了,都会觉得清河县的匪患已经可以攻城掠地了。 孙承义也不知这些匪徒到底有多厉害,居然差不多全灭了云州一千府兵,又再次全灭了清河县的二百衙役。 “殿下,匪患如何,臣并不清楚。不过臣从清河县带回来一个人,他本是清河县的士子,在云州参加府试之后,回乡途中被匪人所掳,应该知道这些匪人的真正实力到底如何。” “而且,这次清河县令带着衙役扫荡匪人,这个士子也是唯一生还的人,具体情况如何,他应该能说得清楚。” “若是殿下愿意见他,臣便去安排。” 太子摆摆手说道:“不需见他,孙翰林将此事记录清楚便可,至于回旨的事情,自有中书省着令云州刺史勘办。” 顿了一顿又说道:“孙翰林入翰林几年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