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苏大人!我知道!我知道!”孙承义猛的扑到了牢房的铁栅栏上,隔着栅栏对苏再兴喊道:“我知道一个非常关键的人!他不但与刺杀案有关,还与科举舞弊案有关!” “哦?!”苏再兴把目光投向这位年轻的翰林承旨。 孙承义舔了舔嘴唇:“苏大人相信我,这个人的的确确与这两桩案子都有关!” 审了这么多官员,苏再兴见多了被屈打成招的,但是还没打,就已经主动开始攀咬,甚至创造性的把两个案子关联起来,这还是第一个,不得不承认年轻人脑子就是灵活。 苏再兴向刑役使了个眼色,刑役把瘫成一堆烂泥的彭大人送回了牢房,接着把孙承义带了出来。 苏再兴负着手走向审讯室:“把他带过来,这么重要的线索,可不能公之于众。” 进入了审讯室,苏再兴再次执笔,书写供词,而在他的对面,孙承义开始述说着充满了疑云的清河县令被杀案。 “苏大人,这件事情要从清河县令剿匪说起。” 孙承义先是把云州匪患的情况讲了一遍,当然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一边臆想一边描述的,基本事实没有错,但细节却梦幻离奇。 “清河县令潘濯先是写信托请了云州府兵别将牛德业协助剿匪,接着牛德业率领了一千府兵进山剿匪,却折损大半,只逃回了二百多士卒。” 孙承义认真地说道:“由此可见,清河县的匪患已经极为难治。” “在这次剿匪的过程中,不幸点燃了山火,结果造成了山火肆虐,几乎烧到宛丘。” 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圣上才下旨要严惩清河县令,此人治下不靖,纵匪为患,且引起山火,危及中京,因此圣上下旨斩了此人。” “在下去传旨,到了清河县的时候,只见到了清河县尉,据他说,清河县令带着二百衙役前去剿匪,要把残余的匪患尽数消除。” “不过这次不但二百衙役尽殁,连县令也被人斩首后绑在树上示众。” “跟着县令去的所有人全都被杀死了,只有一个人生还而归,这个人就是赵承,也就是与科举舞弊案有关的人。” “哦?”当孙承义提到赵承这个名字的时候,同时也唤醒了苏再兴的记忆。 他去云州府试监考,重查成绩的时候,发现一个士子的成绩被严重低估了,按照卷面看来,他本应该是前十名,但却被主考官沈原生生压到了第十九名。 苏再兴忽然想到一个可能,莫非赵承才是那个舞弊的人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