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要知道赵承能连破六题,只需要写诗写词就行,女子组的六题可是六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啊。 在“管弦”和“书法”之后,还有绘画、舞蹈、插花和茶道。 温碧萱这次铺开了一大张宣纸,挥毫泼墨,笔走龙蛇,她站在宽大的画布前,画笔轻轻拂过白纸,动作充满了自信与专注。 一拿起笔,她就不由自主沉浸在了创作的世界之中。 手臂在画布上舞动,轻柔的画笔在白纸上翩翩起舞。第一笔是山脉的轮廓,线条流畅而有力,仿佛山脉的脉络一般。接着,她以快意的动作勾勒出了青山绿树,将山的层次感和生机勃勃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。 “是山水!她用的是泼墨技法!”李有道的眼光很毒,一眼就看出温碧萱在绘画上的造诣也是非同凡响。 泼墨是泼墨山水画的核心技巧之一。画家使用大毛笔、小毛笔或者竹竿毛笔,蘸取墨汁,然后迅速挥动或滴洒在宣纸或绢布上。不同的挥洒方式和力度将产生不同的效果,如泼溅、滴落、渗透等。 这种技巧可以模拟出山石、水流、云雾等自然景物的质感和形态。 在温碧萱的笔下,山的远近、水的深浅、云雾的浓淡,通过远近山川的排列和水流的曲线,表现出了强烈的的层次感和立体感。 草草几笔浓墨枯笔,就勾勒出山石、树木等细节。 陈帝对身边的几位大臣说道:“这画起画来,不走到旁边还真的看不到,为了不惊扰到此女,咱们就隔着珠帘先看看,等画作画完之后,再细细品鉴。” 几位大臣连声称是,都随着陈帝走到珠帘之后,静静观瞧。 其实就算他们走出来,站在温碧萱旁边,也不会惊扰到她,她已经完全沉浸到了画作之中。 画面上,近处是一排排的垂柳,树上的秋蝉似乎凄凉而急促的叫着。 骤雨刚停。长亭边的船已经远去,千里烟波渺茫,深厚广阔,不知尽头。 画面的另一边,则是一人倚坐在亭中,身边是倒地的空酒壶,而亭外则是晨风吹动垂柳和黎明的残月。 温碧萱换了一枝小楷的狼毫,在画作中云雾笼罩着灰沉的天空处写下了赵承的另一首词: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