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太和十五年七月,朝廷大行封赏。 这是一场期盼以久的大胜,不但解除了荣州的危机,重新夺回了青羊关,而且重创了孟禅的长庆军,所以朝廷为了表彰有功之臣,毫不吝惜官爵。 朝会之上,陈帝兴致勃勃。 “诸位爱卿,此次大胜,应如何奖励前方将士啊?” 前方的战报传回,文武诸臣都知道了事情的始末。 禁军大都督俞凤山轻敌冒进,以至战败身死,十数万禁军被孟禅一口吞下,实力大增,并一路南下,直指京师,再加上桂州傅元驹举旗响应,上京危在旦夕。 在这种情况下,太子取得的胜利就绝不是普通的胜利,几乎是有着救亡扶危的大功。 但是太子已经是王,升无可升,赏无可赏。 所以接下来的奖励,就只能落在两族军的将士身上,也意味着,将会有两族军的武将因为此次大功而进入朝堂。 尽管两族军立下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,但让汉臣为两族入朝堂而主动铺路,是不可能的,所以朝堂上一片沉默。 陈帝的眼中闪过一丝阴翳,他知道两族进入朝堂很难,但是没想到这么难。 泼天的大功实实在在的摆在眼前,都换不来这些汉臣的一句赞誉。 其实这也是陈帝误会众臣了,大家固然是不太想让这些异族进入朝堂为官,但人家的功劳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,不可能视而不见。 而且若是做不到有功必赏,有过必罚,朝廷的威信也会受损,所以这个封赏是肯定要封赏的。 难点在于,立下最大功劳的应该是两族军的主帅,也就是太子。 可太子从三岁开始就已封王,爵位上已无可再升,若说赏赐,这大陈万里江山都是何家的,还需要赏什么吗? 就算太子这里可以不用去管,自有陈帝安排,可下边的将士同样难办。 立下功劳的这些武将,本身并无什么学识,若是仅凭这个功劳,升任某地大吏,州府郡县尽在其掌握,能管得好吗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