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承袭于隋唐,大陈朝的太医署归少府管理,设令、丞掌医政,府、史辅佐,医监、医正掌教学,主药、药童负责药材加工以及制剂,药园师适时种植采集药材。 门下省还另设了奚官局,掌宫中人及有罪后妃医药。在宫官中又设司药、典药、掌药三个药职及女史,专疗后妃疾病。 医学部分有医、针、按摩、咒禁等四种,以医为最大,用现在话讲培养的绝大部分是临床医生。 药学部分有主药、药童,管理具体业务。 太医署的医生并不仅为皇帝一人服务的,除了少数几名医术高超的“御医”之外,太医署的大多数医生为王公大臣们服务,同时也管理着各郡县的医官,为郡县提供医学指导和医疗服务。 很快,两名太医就在门侍的引领下来到了赵承床前。 一名瘦高个子的医生长着高低眉,似乎还有些大小眼,八字鼠须。另一名则是方盘大脸,面白无须,倒像个书生。 两人看了一眼赵承的状态,见他已经清醒过来,就点了点头:“只是刚刚清醒,还有好几关要闯,闯过去了,兴许能活。” 这话说得还是保守了,太医们对于箭伤已经见得多了,十个有九个是挺不过去的。 唯一的那一个就算是挺过去了,后续的日子里,也是极有可能“年年疮发”,久治不愈,最终“迸裂”而死。 赵承是一阵清醒一阵糊涂,刚刚睁开眼睛看见的是温碧萱那张脸,转眼就变成了一个方脸汉,再一眨眼,又成了高低眉大小眼。 但是赵承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伤口,必须进行引流,否则极有可能化脓感染。 除了必要的引流和重新清创之外,还有更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消炎。 “清创……引流……消炎……”吃力的说出这三个词,赵承昏睡了过去。 大小眼太医名叫董和宜,另一个方脸汉叫做费鸿羽,两人都是太医署的医官,手下的医术也是颇有几分妙处的。 但是在箭伤的处理上,两人都一致认为,基本上是必死。 温府的下人跑去太医署报信,董和宜和费鸿羽都感到挺惊奇,一般被射穿了胸肺,没有当场死掉,已经是很强了。 后来虽然经过太医署的人将箭头剪断拔出箭杆处理了伤口,可太医们并没有抱太大希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