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看到两位太医又来找夫君“讨教”,温碧萱就不再打扰他们,默默的退出了房间。 赵承精神状态还不错,便解释道:“红肿热痛这四项为炎症的基本特征。” 董、费二人如获至宝,立刻掏出小本本记下,能总结出基本特征,必然是有着大量病例做为参考最后才下的定义,这样的定义往往是万世不移的。 “而炎症的产生,主要是因为细菌和病毒。” 董和宜运笔如飞,刷刷刷在纸上记下要点,又继续追问道:“何谓细菌和病毒?” 赵承想了想,打了个比方道:“人生存于天地之间,所见所闻,并非真正的天地。” “犹如夏虫不知冰为何物,鱼儿不知云为何物。人也一样,虽然历尽春夏秋冬,四季寒暑,从天南到地北,似乎无物不尽,无处不至。” “但是人的眼睛并非完美,只能看到一部分东西,耳朵也是一样,只能听到一部分声音。” “一旦超出了人眼人耳所能觉察的范围,我们就难以感受到了,故此《道德经》上说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就是这个道理。” “而我们眼睛看不见的部分,其实可以借助工具看见,佛教的《毘尼日用》上也有偈曰:佛观一钵水,八万四千虫。” “细菌和病毒正是这八万四千虫中的另一种称呼,因为太过于细小,不借助工具,仅凭肉眼是看不见的。” 费鸿羽和董和宜全都惊呆了,对啊,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个道理呢?明明古圣贤已经把这个问题明明白白写在经书里了,经书也读过上千遍,却从来没有搞清楚到底为什么古圣贤会这么说。 现在经过赵承的解释,两人如同醍醐灌顶,茅塞顿开。 “也就是说,我们许多病症,看似心火上炎,其实是这些眼睛看不到的小虫在做怪。” “怪不得赵博士逼着我们把手泡在酒精里,想必是酒精可以清除掉那些看不见的小虫。” 董和宜举一反三,立刻理论联系实际,把这些天来学到的东西加以联系,很多不解的事情现在全都明白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