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温碧萱本想要跟着赵承一起去赴任,但是温茂云说什么都不许,那地方又是灾又是疫的,哪是什么人呆的地方,一个姑爷皇命难违,去也就去了,女儿可不能傻乎乎的跟去。 于是温碧萱就被勒令呆在家里,让赵承先去,等那边稳定下来了,没什么危险了,再把她接过去。 可是当她看到李巧儿一切都准备停当,手里还拎着一个小包袱的时候,立刻就不干了,说什么也要跟赵承一起去赴任。 温茂云怎么劝都劝不听,只好又再加派了十几个仆人跟随,相应的行李车也加到了六辆,载人的马车加到了两辆。 这样一共八辆马车,在天刚刚开始放亮的时候从温府驶出,马蹄踩在空旷的大街上发出踢踏踢踏的声音,穿过上京的城门,径直往北而去。 开始的几天里,温碧萱还觉得有点兴奋,不管看见了什么,都觉得极新鲜。 因为她自小在府中长大,很少外出,即使有外出,也没有过这种长途跋涉,所以很兴奋。 看见一丛野花,也要采回来欣赏半天,看到一湾水,也要驻足片刻,吟诗以记之。 赵承就没那么兴奋,而李巧儿更是见惯了村野中的这些风景,从清河县到上京的一路上,李巧儿更是经历过长途远足,所以这两个人都是兴趣缺缺。 只有温碧萱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,仿佛一棵老树都能给她别样的惊喜。 “郎君,这里风景这么好,你快赋诗一首。” 现在赵承的病好了,温碧萱总是缠着他要他做诗。 赵承哪里会做什么诗,他的诗全是抄来的,所以无论温碧萱怎么恳求,他也只是应付两句。 “萱儿,诗词只是怡情之务,与治国相比,文学小道耳。” 看到温碧萱闷闷不乐,赵承只好开解她道:“想必你也知道,为夫去那原石县做县令,要面对的极有可能是一个烂摊子,民生、经济、教育,医疗,每一样都是关系着百姓的大事。” “所以这段日子里,为夫正在看从岳父大人那里借来的县志,唉,这石原县可是真穷啊!!” 果然,赵承这一转移话题,温碧萱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到了治理石原县的话题上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