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说起做先生教书,温碧萱觉得自己能比李巧儿做得更好。 “立刻准备一下,我也要去义学。” 家丁哪敢相劝,既然主母说要去义学,那就必须去。 于是家丁连忙准备车马,又叫起其他家丁护卫,他们本来就是从温府带过来的,当然拿自家的二小姐十分重视。 于是没过多长时间,一行车马就浩浩荡荡往义学而去。 赵承此时还真的在义学。 负责招募教员的人正在向他汇报:“县令大人,从前天到现在,一共有五个贡生来问过,但是一听说不教四书五经,就都纷纷摇头,不肯来任先生。” 赵承好奇问道:“为什么?” 他是有点想不通,教什么都是教,干嘛只教四书五经呢?又不是不给工钱,义学虽然不收学费,但教员的工资还是不少的。 赵承本以为招几个教员来会相对容易,可是没想到读书人居然还有这种怪脾气。 下属答道:“县令大人有所不知,这些读书人都以自家的学问为傲,心里想着的都是师徒传承,觉得应该按经书的要求教授弟子。” 说到这里赵承就明白过来了。 为什么当初他要考科举的时候,拜郑玉诚为师,而郑玉诚说什么也不肯收他为徒。 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师徒传承的问题。 做为老师要严格要求弟子,将弟子培养成一个谦谦君子,良材美玉。 而培养的方法,全都来自于四书五经。 如果不让他们教授四书五经,这些读书人就没办法约束和管教弟子,也就失去了师徒传承的意义。 所以这些读书人一听说义学里不教四书五经,就全都离开了。 “实在不行就降低标准,童生也可以。” 贡生既然不愿意干,那就童生,童生的文才水平其实也足够了。 下属应了一声。 两人正在讨论的时候,忽然外面传来车马的声音,没过一会儿,家丁就推门走了进来。 “夫人!老爷刚好在这里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