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昏暗的矿坑中点燃了灯笼,因为是玻璃灯罩,可以很清晰的透出光来,把矿坑里面照得亮如白昼。 数百人都站在矿坑中,看着一块一块的灰色石板被烘烤至干硬的状态。 接下来这些带有沟槽的石板将运至地面上,在适合的地方进行组装。 汤和平从来没有想到居然可以把石板做成木板的榫卯结构,几片石板穿插在一起,就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。 据赵县令说,这个空腔里还要塞入茅草,这样的墙搭建成房屋后就可以抵御严寒。 在矿坑的上面,专门用于吊运矿石的铁架同样让汤和平感到惊奇。 一块石板至少也有上百斤重,需要四个壮汉去抬才行。 但是运用这个铁架加上几个铁轮一个人就能轻松吊起整块石板。 “这是我在桂州从未见过的,在大陈的其他地方也未曾见过。”汤和平仔细观察着铁架,想要把这个铁架的尺寸和结构记下来,可惜他只能远观,不能亲自上前仔细测量。 至于烘烤出来的石板,汤和平更是一心想要得到配方,如果能够将这个配方带回去,一定会对“大业”有所助益。 汤和平是白镜韬培养出来的“儒兵”,以儒家的“杀身成仁,舍身取义”为信条,奔走在大陈各州府,专为白镜韬刺探情报。 他来之前,白镜韬交给他的任务就是去联系李巧儿,他将长驻在原石县,成为白镜韬与李巧儿之间联系的桥梁。 他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,凑近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年老矿工。 “老哥,我是新来的,汤和平。” 老矿工瞄了他一眼,点点头,眼睛一直盯着缓缓被吊上去的石板。 汤和平顺着他的目光望去,感慨道:“这架子真厉害,一个人就能吊得动这么大块石板。” 老矿工没吭声。 汤和平也不气馁,跟在老矿工旁边忙前忙后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