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各位,当前的任务就是打造出合格的火药武器。” 诸多铁匠一头雾水。 其实自唐朝末年,火药武器就已经在战争中开始应用了,并不是新鲜事物。 唐末的黄巢和杨行密,都曾以火药武器破敌,如果说黄巢的“以火箭射城外茅屋,延及官军营”还只是把火药绑在弓箭上射入,并非真正火药武器的话,那杨行密“以所部发机飞火,烧龙沙门,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,焦灼被体”可就是实实在在的火药武器了。 而且唐宋以降,火药武器是逐步在发展的,宋朝时就有了毒烟球、霹雳炮、震天雷和突火枪。 其中的突火枪更是热武器最初的雏形。这种管形火器将巨竹筒作为枪身,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——也就是原始的子弹,点燃火药后,响声如炮,震耳欲聋,产生的气体推力能将子窠射出百米开外。 到明朝时,已经出现了火铳和大炮,如果没有后面的满清入关,禁绝火器…… 赵承要求并不高,也没想着一步到位打造出全自动步枪,只要是黑火药的枪械就好,这种武器一是容易打造,二是有改进空间,三是原材料易得,四是训练成军十分容易。 有了热武器,弓箭的优势会被逐步代替。 制造一把良弓需要三年的时间,需要的工序多达数百道,材料更是不知要耗费多少资源才能凑齐。 光是基本材料就包括马牛羊的筋腱、骨粉和植物胶,还有竹木、羽毛、鱼鳔胶、丝、漆。 而从选竹材,盘胎、插稍粘望板、勒面、铺筋、训弓等,更是需要工匠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。以确保每一步都能精确执行,从而制作出性能优良的弓箭。 这还仅仅是武器,到了弓箭手的训练更是漫长得让人绝望。 以宋代为例,殿前精锐部队的考核标准是:六十步十二箭中垛六箭,就是合格。 也就是约百米的距离上,能有一半的箭中靶,就算是殿前精锐了。 难吗?非常难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