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六四章【新的邀约】(求订阅)-《鳏夫的文娱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少虹也很清楚那时候大伙说到好莱坞都谈虎色变,唾弃好莱坞的商业电影,她当时不愿意拍,最后还是掉着眼泪去拍的。

    她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自己特别倒霉,哭得稀里哗啦,同学们都拍了《一个和八个》《黄土地》《盗马贼》这样的文艺片,她的命运却不如他们。那个时候在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班长田状状就劝她拍,最起码能得到机会,证明是可以的,等得到认可就可以拍自己想要拍的。

    后面也的确证明自己了,后面拍得的《红粉》拿了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视效果银熊奖,但拍摄过程一波三折,要知道1993年国内开始有版权法,原著苏潼的《红粉》在版权法之前卖给了燕京电影厂,也定了让李少虹来拍。版权法之后,苏潼又卖给刘晓箐,刘晓箐想让姜闻拍这部片子。

    燕京电影厂不干了,于是打起了这场第一官司,最终仲裁的结果是燕影厂赢了。

    关键香江导演徐可资助了《红粉》前期筹备的钱,但等到电影立项时,相关政策规定取消合拍片,徐可当时就傻了,完全不知该怎么办,这钱等于打水漂了。

    《红粉》最终筹到250万元人民币,因为在发行上急于收回投资,在后面电影局审查通过《红粉》之后,香江大洋影业有限公司就以380万元人民币买走了该片的全球版权。

    说来,这部电影最终收获了28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,也是国产片第一次实行国际通行的分账模式,制片方分成35%,电影公司+影院分成65%。

    可以说,这个模式到后面一直几乎没有变,比例上都差不多。

    《红粉》在艺术和商业上是成功的,但等李少虹好不容易证明自己的时候,后面又不一样了,国内电影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剧变,原来电影制片厂都是计划经济,电影厂会把所有东西都配齐,但后面在1993年后开始体制改革,取消导演室,所有人的电影都是自筹资金,因此她拍电影遇见了前所未的困难。

    在寻找投资上让李少虹感到心力交瘁,相比之下,拍电视剧不用为筹钱操那么多心。当时,李少虹、滕纹骥、等一批第五代电影人都“下海”拍起了电视剧,而且电视剧市场空前繁荣。

    在严峻的生活面前,这位女导演只能暂时把艺术的梦想藏在心里,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曲线救国。

    那时,后面李少虹和朋友李小宛就开了荣信达公司,两人在1992年首次合作电影《血色清晨》,次年便合开公司荣信,一个主抓导演,一个主抓经纪。

    说来荣信达成立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《雷雨》便取得了成功,挣得16万5400元,看似不多,但其实这在当年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

    其实这也是为什么,国内文学圈和电影圈会对林有成的

    后面作为李少虹真正代表作的《大明宫词》深受观众喜爱,荣信达也瞬间成为国内主流制作兼经纪的影视公司。也就是后面因为《大明宫词》和《橘子红了》两部电视剧,这位女导演的名字在《燕京日报》上出现近十次,将电影镜头般的唯美画面与精雕细琢的细腻情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,这种诗一般的“美丽与哀愁”成了李少虹的招牌。

    林有成看着李少虹所走的路,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打算走的路,也是打算兼顾影视制作和艺人经纪,当然在林有成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影视制作。

    李少虹这边让陈皑鸽引荐她认识林有成,自然也是想要和林有成这位编剧合作,也就直接说道:“我也特别喜欢你的那部《朗读者》,我这边想改编拍摄你的这部,特别想请你担任这部电影的编剧。”

    其实作为导演,自然非常清楚林有成的那部《朗读者》究竟有多深刻,一个中年女人和一个少年的不论之念,而且还为了自己的尊严,宁肯入狱都不透露自己是文盲,这样的故事怎么不可能会让导演动心,当然也会有导演担心尺度,不过即便如此像姜闻,还有之前宝岛的侯晓贤也都有想拍这部电影。

    对李少虹而言,这部关于中年女人的不论爱情故事,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拍好,当然李少虹自然也是想要拍《朗读者》这个故事,也和她的几位同学一样,冲击国外的电影节奖项,尤其是三大电影节的奖项。

    林有成望着李少虹,直接说道:“这部这边已经答应了姜闻。”

    陈皑鸽听见这话,不禁问道:“姜闻他不是要拍那部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?”

    “他这边是打算拍完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之后,拍这部《朗读者》,不过我这边的版权还没有卖给他,你可以和他去谈一下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