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四〇章 守株待兔-《宋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六盘山绵延的山脉隔开了河西、宁/夏平原、贺兰山与关中的联系。直接来往,要么翻越崇山峻岭,要么就是沿着山间的河谷穿行,而其中最为便捷的道路就是萧关。

    萧关是关中的北大门,汉唐时代都是有重兵驻守的,如今同样也要小心。大军全都调动去了前线,关中腹地相对空虚,必须要小心西夏的偷袭。

    明朝朱棣靖难之役,建文帝有那么多的大军在前方作战,结果南/菊虚,结果朱棣抓会。千里奔袭,拿下了南/厩,成就帝王大业。

    赵昭很清楚,自己是大宋皇叔、是赵顼名义上的叔叔。在前世那个时空的历史上,叔叔夺了侄子皇位的成功先例只有朱棣的靖难之役,这也是自己的教材。“前车之鉴”岂可不防?毕竟梁乙埋也不是个简单人物。

    尤其是这两年,听说他性子日渐沉稳,早已不是当年毛毛躁躁的吴下阿蒙了。面对自己气势汹汹的进攻,他就没有一点对策吗?

    这么多天了,西夏一直没有发起像样的反击。在绥州吃了那么大的亏,竟然能不动声色?灵州倒是一直在坚守,却也有苦战的意味。

    不正常!梁乙埋究竟是在做什么?想做什么呢?

    赵昭仔细检查了所有的地方,发现萧关是个漏洞。左右自己无事,就来六盘山欣赏秋景。据说当年成吉思汗都是在此驻跸的,可见是个好地方。

    还别说,这让赵昭给猜对了,梁乙埋也注意到了萧关!

    战事发展到现在的状态,西夏是处于不利地位的,一味的被动抵抗,只会被宋朝人牵着鼻子走。而且西夏的士气越来越差,如何抵挡住锋芒毕露的宋军?防线已经四分五裂,西夏大军只得坚守一些比较重要的城池。

    梁乙埋的压力不小,忒不愿意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!

    他想要了一句话——进攻是最好的防守。非常时期,只能采用非常之法,出其不意,克敌制胜。

    宋朝西军是厉害,但如今他们的边防线太长,兵力难免分散。此番又调动了十七万大军进攻西夏。那么陇右和关中腹地的防备肯定会很空虚,如果这个时候,西夏兵马突然出现,会是什么结果?

    而这其中,有一条便捷的通道——萧关!

    梁乙埋行动迅速,故意被动抵抗,将宋军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灵州和夏州。然后秘密部署,纠集了一支八千人的骑兵,趁着天黑对萧关发起了进攻。准备通过六盘山,直接进攻关中。

    初期的行动是成功的,宋军在萧关有守军,但毕竟守卫不够森严。无论是守军数量,还是装备都很差,西夏人发起进攻又很突然,以至于宋军悴不及防,萧关大门就这样失守了。

    西夏人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,宋朝人终究还是有所忽视。打开了萧关通道之后,西夏人立即行动,骑兵沿着泾河谷底南下。

    天亮的时候,他们便能够出现在关中,再过不久或许就能兵临长安。无论兵力多少,无论结果如何,只要出现在关中,就是巨大的胜利。

    前方将士在作战,敌军却出现在腹地,宋朝西北必定会大乱,士兵们也是军心不稳,无心恋战的。对他们而言,家中父老也是最重要的,讨伐征战终究是其次。

    这支西夏骑兵的统帅是梁河,是梁乙埋的族人,忠心耿耿,也有些能力。梁河很清楚,此番出兵任务的重要性,也知道很可能是有来无回,这很可能是一次没有归途的远征。

    但只要能到长安城下,就是巨大的胜利。西夏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或许就能解除了,此事也关系到梁氏家族的生死存亡,是以梁河很从容,视死如归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