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《满唐》,说几句心里话-《满唐华彩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开始我对整个大纲都是很有信心的,认为薛白能参与到整个盛唐裂变的过程中,全程都与历史人物在打交道,全程我都是写我想写的情绪冲突,写李隆基在权力巅峰与薛白权力巅峰的心态对比,尽可能地在写大唐与写宋末做到最大的不同。

    但我写着写着我意识到,不对。

    这个大纲,放在连载的这么大篇幅的网文里就是格格不入的,因为它不会对时代做出巨大的改变。

    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,再想弥补就已经不可能了。

    最初,我就选了一个无聊的命题、以讨论人性为主线。

    大纲就是写人心变化,写的就是个以攀裙带上位的主角,所有的配角、伏笔全是围绕着这点,我甚至都没有设置一个与他真正志同道合的帮手。

    一开始的设定,他骨子里是孤独的,一生都在被质疑,不理解,因为我理解的谋朝篡位的帝王,就是虚伪的、孤家寡人的。

    他唯一的朋友就是一个不争权的杜五郎,因为杜五郎不争权。

    他是拧巴的,他既想要权力,权力又要牺牲他的人性。

    然后,我发现,最大的问题是——我这个作者本身,从就一开始没想要改变大唐。

    我有强烈地想要改变南宋的愿望,但我写大唐,却从头到尾都想写主角在这个历史线上发生了什么。

    我很想写那些诗人,想写那些宦官,想写李隆基放弃潼关时的懦弱,想写李亨向回纥借兵,想写张巡守城……因为我觉得那是人性。

    而我一旦改变,这些都没有了,没有安史之乱了,我就只能写些虚构的敌人,就只有……种田,以及种田带来的辉煌成果,偏偏我不擅这些,我觉得那些都是我的虚构,《终宋》时还有热血支撑写一写,写大唐,我心里始终没有强列改变它的愿望。

    我查资料,我不喜欢看经济,我喜欢看当时的传记,觉得这段得写、那段也得写,然后陷在其中了,我的主角也陷在其中。

    中途我犹豫过,干脆写种田得了,然后发明了枪,结果发现那是我全本书最不喜欢的一段。

    于是我决定按原本的想法写完,真的很难,大家已经厌倦了,而没有种田的细节支撑,就撑不起爽文的气场。

    我很痛苦,所以我在坚持下来之后才会说它是一个我想写的完整的故事,我没有遗憾,我尽力了,这也是我面对这么多质疑还在写的原因。

    但我也知道,至少在结尾的最后两章之前,薛白这个穿越者,并没有以科技与现代的文明给大唐带来淋漓尽致的恢弘改变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