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八章 封建已成定局-《明天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对大明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。

    反正朱祁镇也没有想过,让那一个藩王有能力一统南洋,反攻北方。

    从另一个方面来说,却是藩王对大明百姓的摧残。

    明代藩王之害民,简直是罄竹难书。可以说大明百姓起来造反,很大程度都是藩王给压迫的,李自成抓住福王之后,将福王杀了,与鹿同煮,号称福禄宴。

    这固然残忍。但也看出来大明百姓对藩王恨意之深。

    别的事情不说,单单说一件事情。

    就是朱祁镇将藩王与勋贵除却皇帝赐田或勋田之外的土地都纳税。

    但是你以为这些钱是从藩王或者勋贵手中收上来的?那就是太天真了。他们只会对佃户加码,将朝廷的赋税转嫁给他们而已。

    朱祁镇对这种做法也是无可奈何的。

    让这些藩王去南洋剥削当地土著,朱祁镇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。如果他们能镇得住场子,那最好不过,如果镇不住场子,放心朝廷会给你们收尸的。

    正如黄通对张懋所言,渤泥易破难定。

    南洋很多国家都是这样,也是数百年,上千年的历史,已经有自己的民族意识。军事力量薄弱,是容易灭国,但是之后怎么办?

    朱祁镇可不想想大明在东南亚待了数百年,然后灰溜溜的回来。有了藩王这一阶层,大明对南洋变成了间接统治。

    很难造成南洋皆反的局面,即便有那一家藩王镇不住场子,也是疥癣之疾。

    很多大事,真正要的不是种种条件上的问题,而是决心。朱祁镇从一开始都有。

    他并不是不知道这一件事情的眼中后果。而是他有意为之。

    韩雍当太久的首辅了。

    朱祁镇是有心要换掉他。

    但是总不能无故而换首辅吧?

    这如何能服天下人心。

    而且朱祁镇也不想对韩雍怎么样?

    汉代就有将相不辱的传统,朱祁镇也不想给后世的人开一个人坏榜样。毕竟张居正的下场,让每一个大臣都知道了明哲保身。

    韩雍下台,需要一个不轻不重的罪名。

    将这一件事情定为国策。自然是有功于国,但是会承受天下各路藩王的反对。

    虽然朱祁镇常说:“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。”但在实际操作之中,却很少有皇帝犯错,即便是皇帝犯错了,大臣们都应该主动出来,为皇帝分担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