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样到明年,就会有一大批优秀的一级工程师,二级工程师。 这些学霸本就学习能力强,师父为了百万激励再倾囊相授,一年的时间,很多人都能成长到一级工程师,甚至二级工程师。 而且是接触到28纳米,甚至14纳米的先进制程的一级、二级工程师! 这些人在星逸半导体只是初级工程师,放到中芯国际,那都是宝! 没办法,中芯国际的工程师,只有少数接触过28纳米制程,至于14纳米制程,几乎没有。 当然,签约种子计划的人,星逸科技都会签订长期合约,给予丰厚的报酬和前途无量的培养策略,但也要签署保密协议,竞业协议。 一旦违约离职,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费和违约金。 培养无价! 更何况星逸半导体用先进制程的资深工程师,进行全方位培养,传授他们28纳米,14纳米,甚至10纳米的工艺理论体系。 这些都是无价。 一旦违约离职,都要赔付巨资。 王逸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砸钱投入巨大精力,人力,物力,培养起来的先进制程工程师转身投奔敌营,成了竞争对手。 这样的事,没人答应。 说白了,种子计划的合约就是一份10年到15年的长期卖身契。 一旦签订,星逸半导体在接下来的十几年,都给予最好的培养,高报酬,辉煌的成长前景和平台,让员工后半生无忧。 但员工也被彻底锁死,想要跳槽都难,天价违约金可不是说说而已。 至于说部分进入种子计划的人,直接躺平,摆烂,这样很难。 在星逸半导体内部,工程师分为一到九级,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划分和考核标准,以及对等的待遇。 种子计划的员工成长快,每通过一级考核,对应的待遇也会不断提高。 若是成长的慢,那同批次其他人都成了五级工程师,拿到五级工程师的待遇,那他依旧卡在一级工程师,只能拿一级工程师的待遇。 没办法,自己不争气,通不过二级考核,怨不得谁。 会议结束之后,整个星逸半导体都开始了迅速变动。 胡老更是第一时间安排人,推进以老带新百万激励计划。 四百位先进制程资深工程师,一人带一位低级工程师,一位实习工程师。 原本都要自己亲力亲为的工作,如今完全可以交给低级工程师和实习工程师,让他们去做。 不仅效率提高了,还能带着低级工程师和实习工程师成长,后续徒弟晋升,还能额外拿百万奖金。 之前还藏着掖着,只让徒弟基础打杂的资深工程师,如今也都开始倾囊相授,甚至恨铁不成钢,严厉要求徒弟。 恨不得徒弟尽快晋升,自己也能拿百万奖励。 如此一来,整个星逸半导体都爆发出新的气氛,以老带新,欣欣向荣。 没让王逸失望的是,北航这边直接通过了星逸班产研结合的模式,就等着上面批准扩招的事。 同样,鲁大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,对于星逸班产研结合,鲁大也都全面支持。 宋思凝电话里的声音,满是雀跃:“董事长,幸不辱命。” “鲁大全面支持星逸班,今年就可以招生,并且已经申请扩招计划。如果能扩招自然好,如果扩招不了,鲁大会把原有的半导体招生名额,直接分一半给星逸班!” “鲁大这么场面?”王逸都意外了。 今年就开始招生! 有扩招名额,直接给扩招名额。没扩招名额把原有名额分一半给星逸班! 这样的结果,完全出乎王逸的意料,太出人意料了。 鲁大的姿态,只能是诚意十足。 “当然,校长说了,王董要做的事,鲁大怎么都支持。而且产学结合符合发展方向,也能倒逼鲁大半导体相关学院进行教学理论升级!”宋思凝笑说。 王逸再度意外:“鲁大校长场面,就是有点不顾集成电路学院的死活了。不过我喜欢。” 这种直接给星逸班一半学生,倒逼传统专业进行升级,绝对是逼着那些不懂先进制程的相关专业老教授走人,然后应聘熟悉先进制程的新教授,可以说不顾老教授死活。 但对于鲁大的教学体系升级,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,都是大有裨益。 可以说,牺牲了一群过时的老教授,成就了鲁大的半导体和学生! 功德无量! “替我感谢鲁大校长,产学结合就从鲁大开始,当做重点试点之一。” “好的,董事长。” 王逸清楚,北航半导体有航天任务,没法让出一半名额,只能扩招。 而鲁大半导体没有,直接让出一半名额,主动革传统半导体的命,只能说有魄力。 既然对方有魄力,王逸也会全面支持。 别的不用说,几年下去,鲁大的传统半导体专业也会突飞猛进,升级先进制程体系。 这一点只要学校立志要改革,不难完成,直接招聘先进制程经验的工程师当讲师当教授,就可以。 尤其是那些四十多岁的工程师,从一线退下,经验丰富,去大学当老师完全没问题。 即便是三星、台积电、英特尔的老工程师,都欣然愿意。 一来,大学教授社会地位高,工作体面。尤其是985、211的教授,那身份加成可不是一般厉害。 二来,传道受业,桃李满天下,是很多人的社会抱负,尤其是杰出人才往往有这样的情怀。 三来,半导体大厂工作多年,已经不差钱了,但身体吃不消。 进入高校当教授,或许待遇一般,但工作轻松体面,完全符合这些老工程师退居二线的需求。 第四,台积电、三星、英特尔这些企业的竞业限制,会限制去其他半导体公司,但不会限制去大学当老师。 但可惜,很多学校明明可以这么做,但就不愿意这么做。 毕竟一旦这么做了,那是对校内传统半导体专业的暴风冲击,甚至是连根拔起! 这背后动的利益太大。 没有足够的魄力,都难以推进。 可鲁大这任校长有这样的魄力,王逸很是欣赏。 同时也给了王逸一个新的思路,从北航等学校入手,有点难。这些院校本就肩负着村里的半导体任务,没法革新。 但从鲁大这类985入手,那就容易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