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3章 出门没捡着东西就算丢-《大医凌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你正好说错了。基本都是你三十大几,四十多岁的医生过来重学。”

    “咦,是这样子?”

    “恩,年轻人也排不到名额啊。”

    左慈典一愣,接着与武院长相视苦笑。

    稀缺资源肯定是要竞争的,而在离开了学校的环境以后,年轻可就不一定是竞争的加分项了。像是云大的这种小型班,年轻人们更可能是知都不知道,就完美错过了。

    至于左慈典自认为的技术不好,在医院里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事。三十大几,四十岁的技术不好的医生多了去了。

    就像是很多其他行业一样,有的人进医院的时候技术不好,也没什么学习和奋斗的意思,一路技术不好到四十岁,发现需要技术才能赚到钱才能改变生活或者维持生活的时候,他们通常会尝试……股票,再发现自己没这个技术的时候,就会想要投身于医学世界了。

    当然,技术好的医生的技术也是有差的。哪怕是技术很好的医生,其实对解剖学依然是有需求的,继续学习和继续深造的内动力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甚至到了顶尖水平的临床医生,依旧对解剖学有着极大的需求。德国为什么有着如此发达的现代医学体系,为什么有着如此多的顶尖医生,与它第三帝国时期的传承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。

    “老爷子身体还好吧。”左慈典给予告辞前的问候。

    武院长微颔首:“还行,最近重新开始打网球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,定期检查不能忘了。”左慈典说着做出一个做作的笑:“您身边再有人生病了,也可以推荐过来,咱们凌医生现在开展的术式多了,适应症也广泛,哈哈哈哈……”

    如果是换一个人说这个话,弄不好就要变成侮辱和挑衅了。左慈典说的恰到好处,反而引起武院长的笑容和思索。

    武院长活动了一下腿脚,道:“说是说,我的膝盖最近一直不太舒服,应该是有点积水了……”

    啪!

    左慈典一巴掌拍在自己的大腿上,转瞬就在武院长审视的眼神里,露出一抹镇定的笑容,道:“我的意思是,膝盖的问题可不能等闲视之,您是在学校里拍了片吗?”

    “对。”

    “那还是去医院拍一张核磁共振吧,让凌医生看一下,需要的话,做一个膝关节镜处理一下。”左慈典像是揽活的销售似的,大牙都乐出来了,道:“咱们私下里说,就是在国内,做膝关节镜最好的医生里面,能跟凌医生并肩的都是屈指可数,真正的屈指可数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