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四章 祖传宝物-《鉴宝我有面板》
第(2/3)页
倩倩则是问道:“那这值钱吗?”
其实,是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值不值钱。
楚河看这件笔掭扁体,作葫芦形,雕枝蔓、叶片、小葫芦及蝙蝠为饰,并染蓝、绿、红等色。
古人以大小葫芦藤蔓相联象征多子,而取蝠之谐音寓“福”意。此器雕刻精细,装饰意味更甚于实用。
他将笔掭翻转过来,底部有“成化年制”的字样。
“成化年?是什么时候?”段颖问道。她是个历史菜鸟,对一些历史大事件都记不清,一个朝代有几个皇帝也搞不清楚,就更不要说什么“成化年”。
倩倩一家怎么说也是书香之家,对历史还算是过关。
他大哥马上回应:“明朝的东西?那应该挺值钱的。”
然而,他话音刚落,楚河就一盆冷水泼下去:“不对,这是仿造的。”
“仿造的?不可能,这也是我祖上传下来的。”老爷子马上反驳。
楚河打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,说道:“先不急,我说是仿造的,但没有说是新仿和老仿。”
“有区别吗?”
楚河跟大家解释,民国之前仿旧的叫“老仿”现在仿旧的就是“新仿”,如大明宣德炉因其珍贵,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,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。
“以前仿造的?”这回,老爷子无话可说了。
“嗯!这应该是清朝仿明朝的物件。事实上,清朝一直都在模仿各朝各代的艺术品。明朝缔造了一个艺术文明的巅峰期,清朝的皇帝一直觉得,他们才是天选之人,大清帝国无所不能,明朝能做出来的,他们也一定能。
于是,清朝就出现了很多明朝的仿造品,毕竟连清朝的皇帝都喜欢明朝的宝物。比如宣德炉、成化斗彩等等。
然而,他们举国之力,也模仿不出原汁原味的艺术品。”
说完,楚河转过头来,再次讲解眼前的这件笔掭。这就是一件仿造明朝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,虽然看着像那么一回事,但价值可就差远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