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六章 堂前证‘词’(中)-《落灯花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众文武听得乐炫主事说得如此精妙,除梁王和磊副相及一些亲信外,几乎所有的人都齐齐向前附议道。“国主,臣等附议乐主事之议。还请国主定夺,责令梁王和磊副相二人,把他们手中的证据拿出来当廷验证,千万不可寒了天下人的心呐。”

    此时,已经加转端坐在高高庙堂之上的李天昭,眼见得堂下一众文武的附议会然怼上了梁王和磊副相等人,再想从中调停及缓解下来已是不可能了,只得硬着头皮又站起来渡前几步喧喻道。“朕,顺应众卿家的呈辞,就着梁王和磊副相把二人手中的证据呈堂上来,以示清正廉明,严肃纲纪。”

    李天昭这样一说罢,堂下的梁王和磊副相二人又赶紧进言道。“国主,若要臣把证据拿出来,那就得请国主先允许臣下传唤一人进殿。臣以为,等此人进殿之时,天下诸事谐白了。”

    “嘚”李天昭想也没有想一下就大声应允了,这倒像是吓了梁王和磊副相一大跳,他们二人做梦也没有想得到李天昭现在居然答应得这么快了。这让他们二人好像当头着了一棒一样,居然辩不清自己是和谁站在同一阵营的人了。

    就在这骑虎难下之际,不知道梁王和磊副相发了什么麻卑之气。居然当廷大吼一声,吓得众文武纷纷让路,他却一转身就目中无人地走出了大殿之外,亮开嗓子大声叫道。“安公公,快把李秋生那小子押上堂来,我要让这些迂腐之徒无言可辩?到底是我梁王诬蔑了谁?还是李大将军做贼心虚!”

    梁王这一声大吼,果然让在廷的众文武吃惊不小。有胆小的和怕事的一些同僚,已然开始目光暗淡地看上一旁威严而立的李大将军了。好像在此时此刻他们真有一些后悔自己做事不谨,思虑不周。以致自己站错了队伍也全然不知,往后在朝中行走就等着秋风扫落叶之势,把自己一行积攒的功劳都贬放外流了。

    看着众文武有了一些撼动的悔意,李亮光和乐炫二人还是面无惧色地站在风口浪急之中,静静地等待着这一场无情风瀑的到来和侵袭。端坐在高堂之上的李天昭好像也是为二人大捏了一把冷汗一样,不明向二人投来莫名妙和无可奈何的眼光。仿佛告诉二人这一下全得靠你们自己了,我身为国主之威再想偏袒于你,在事实面前也是不可能的了。

    大将军李亮光似乎此时是很了解国主的担心一样,他扭头看了一遍站在自己身旁的乐炫一眼,又默不作声地看上了堂上高坐的国主李天昭一下,嘴角上霎时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。

    堂下,等安公公带人把李秋生推推搡搡地带了进来,梁王从前面讯猛地冲了上去,突然抬起一脚,狠狠地揣在了李秋生的脊背之上。只听得李秋生啊然一声大叫,猛然地裂趄而摇晃了几下,终是没有倒在地上。

    但是,一口鲜红色的血已然从他的嘴中喷涌了出来,像天女散花一样洒在了朝堂之下的地板上。接着就听得梁王极度的狂笑道,“李秋生,你小子就等着认罪吧。这一次在朝堂之上,我看你往那里逃,还有谁救得了你啦。”

    随着李秋生那一声惨叫,以及梁王在廷上那一阵目中无人的狂妄之声落下。朝堂之上,霎时就发出了一阵文武百官惊心动的嘘叫。接着就只见一个十七八岁衣衫褴褛的少年人,被他人捆绑得像过年包粽子一样,五花大绑把一双手臂结结实实地捆在了他的身上。

    横目一看那少年人的头上,除了还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外,已是一脸污垢、满面尘土地覆盖在一头蓬头散发的脑门下面了。一双血迹糢糊的手掌,凌乱地捌在胸前。似是十分难以松动似的,挣也挣不得,扭也扭不住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