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11月27号。 很多企业习惯在周一开一次大的例会。 在开完会之后,作为公司总经理,黄星耀就要给很多份文件签名、让公司进入新一周的运转。 莫名的,他收到的信息反馈却是让他感觉有点不对劲。 “圈内知名的词曲作者和乐器老师都很忙?” “蓝田在邀歌?” “这不对啊。” “蓝田娱乐不是跑去搞他们的大娱乐战略吗?怎么会加大对音乐板块的投入?” 早晨的阳光洒进来,黄星耀喜欢办公室地面被晒成黄金色的样子,他此时却没有像以往那样欣赏阳光里的尘埃来放空精神解乏。 盖因。 音乐圈是各种顶级人才,仿佛一下子都忙了起来。 而最新的消息显示蓝田娱乐在大量投入,这就足以引起黄星耀的警惕。 继续调查下去。 到了下午。 黄星耀终于确定了一个事实——老对手在蓄力! 词曲作者压舱底的好作品被买了。 好的乐器老师都聘请过去了。 蓝田娱乐各个平时比较咸鱼的一线歌手也都露了面。 这代表着…… “他们不会是想扎堆发歌吧?” 黄星耀想到了一个可能。 旋即。 他又反应过来。 如果老对手的签约歌手扎堆发歌,那就代表着星海唱片原本稳扎稳打的策略要改变。 原本,黄星耀对大方向的调整是主推齐洛,中间让公司老歌手偶尔发发单曲,大家一起慢慢开拓市场、一口口把利益吞下来。 这么做的好处是不浪费资源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 而大动作是以本伤人! 一大堆歌手发歌,乐坛是热闹了,宣发成本却会提升,而且是会陷入到互相消耗的境地、最终形成一种“强者愈强”的虹吸效应。 本来60分的歌曲,正常发行的话,取得60分的效果不奇怪。 现在一堆作品推出来,60分就不够看。 战况激烈,没有個80分的作品,那都不够格冒头。 这么一来,听众会觉得很爽,音乐公司却会发生惨烈的竞争。 黄星耀很担心这一点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