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.剑问北燕 263.虎归深山(五)-《马过江河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望着这位不知道朝何处飞奔的闽江骑士,老王爷摇了摇头,左脚向右前方迈出一个反弓步,一抖扛在肩上的白虎大刀、右手握紧刀柄、左手扶按刀背;双臂前曲紧贴两肋、完全借着腰腹与背部的力道、身子带着刀刃、迅速向右下方压去……

    这柄造型奇特的大刀,单从外观来看就知道是一种具有浓厚北方特色的重型兵刃:刀身足有半扇门板一般宽大;单单把它立在身前,便足以挡住大半边身子。南方刀法以快见长,所以南刀的规格也大多都是短刃;像是白虎大刀这类重兵器,又如何快的起来呢?

    当年太白铁军鼎盛时期,曾有一支专打野战、夜战的白虎营;而白虎营中的将士们,用的便都是这种沉重宽厚的白虎大刀。

    单从外观上看,谁都知道这种白虎大刀定然蕴含着强大的杀伤力;可也正是由于重量与规格的原因,所以这种大刀对于执刀人的身体素质,也同样要求严苛。即便是那种膀大腰圆的勇猛力士,只要不晓得用刀法门的话,挥上个十刀左右便是人体极限了;而且如果用双臂的力道用刀,要么就闪了腰、要么两条胳膊便立刻会酸的抬不起来。

    按常理来说,战场兵刃当以省力为先;为何会存在这种莫名其妙的笨家伙呢?即便那半扇门板似的刀身,能够给本体提供防御能力;但由于运刀法门也十分复杂,实在是件得不偿失的事啊!

    有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!一旦这把粗笨的大刀握在行家手里,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了!

    郭云松就是白虎大刀的行家里手,而那支曾经硬抗漠北铁骑的步军白虎营,每个兄弟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精锐;只不过随着太白 军日渐壮大,郭云松的公务日渐繁忙,无暇亲自挑选整训精兵;所以那一支顶尖精锐的白虎营,便被他忍痛打散整编,成为了太白 军各营中的骨干力量。

    眼下,正是蒙尘已久的白虎大刀、再次展露锋芒的天赐良机!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