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-《三国骑砍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二人带来两万余户饥馑灾民,尽数安置在宛城、新野之间。这样迁移来的灾民经历过战争、寒冷、饥饿磨难,故多是青壮男女,少有老幼。
    正是追随孙朗,田信宗族才顺利从颍川南逃。
    此时孙朗为将军,郑甘为司马,带着五千大难不死的新军扼守甬道,并不断增修甬道。
    以甬道木墙为基础,版筑黄土增固并做防火准备;又在木墙内侧修建土垒长屋,既能屯驻军士,也能储放物资。
    气候越来越热,修建甬道的木材又渐渐干燥,防火以成了最重要的事情。
    好在木墙甬道虽然长,但木墙高也就八尺左右,版筑土墙时工序简单,不需要搭高架。
    没人会期望孙朗、郑甘这五千人的战斗力,完全当做工程队在使用,顶替了八千降军的作用。
    田信大营,随着天热,孟达越发焦虑。
    如果没有足够的功勋,他还有何面目留在荆州?
    田信归营刚脱卸盔甲乘凉,孟达、申耽一同来见,询问军情。
    地图摆在面前,田信手握一柄合拢的折扇在大营、叶县之间一划:“明日龙骧军从叶县往我军大营修筑栅栏,我军也想叶县修筑。只修一道,防备魏军轻骑即可。”
    孟达抢着说:“此事易尔,某愿率军修筑。”
    申耽山城口音重,只是讪讪笑着,面有不甘。
    “如此也好,子度将军与龙骧军汇流后,可协助徐承贞运输新麦。首批新麦约在两万石,运抵我军大营后,可由孙朗将军所部分站运回堵阳。”
    田信说着抿抿嘴,现在最大问题还是运力不足,十几万石的小麦,得要多少人运完?
    人力挑运、背负,一人背负两石,一日脚程也就在八十里左右,勉强从叶县运到堵阳附近。
    不管是一口气从叶县挑运到堵阳,还是以营为站点,接力式运输,一个人一天也就能运两石。
    孙朗还要带人给木墙版筑黄土,所以每个营七百人,也就能挤出二三百人协助运输。扣除大军每日用度,加上随营的驴马、独轮车运力,孙朗所部一天的运力上限也就在七千石左右。
    这是甬道的平均运力,南阳也在夏收,郡守邓辅缺乏丁壮动员军队,更不可能分出劳力协助运粮。
    孙朗这五千人能就位,也是因为八千降军安置在新野,可以代替这五千人工作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