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势-《三国骑砍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次日,张飞接见魏国使者陈泰。
    作为使者,陈泰自然不能红嘴白牙说事,递上了一封监国太子曹叡的国书。
    这是一封声情并茂的乞降国书,先是倾诉了父亲曹丕惨遭某人迫害,以妖法练成伥鬼的凄惨下场;又很理性的认同了父亲曹丕有罪的相关汉军檄文内容。
    同时希望张飞能体谅河北四州士民,能接受魏国的请降,化干戈为玉帛。
    当然了,身为人子,曹叡希望能为惨死的父亲复仇。
    最后,曹叡重申人族、妖族不两立、汉室至高无上的两项基本原则。
    如果张飞感兴趣可派人去邺都,能达成受降意向的话,曹叡会派熟悉关东风物的司徒王朗出使临淄,正式商讨投降事宜。
    会面洽谈期间,张飞对魏监国太子曹叡深明大义的精神表示了认同和嘉奖;同时对魏主曹丕受害一事表示不知情,需要认真调查,并希望魏监国太子曹叡能提供更多的相关证据。
    同时鉴于河北四州的百姓的生计,张飞表示会放松贸易禁运,并表达了对遣使访问邺都的兴趣。
    受降魏国,这么大的事情绝非张飞能做主;必须与朝中达成一定默契,以求一锤定音。
    而魏国退守河北后,在食盐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缺状况。
    河东盐池很重要,但受限于运力,无法满足太行山以东的广袤疆域。
    环渤海地带,以盐碱地、沼泽、烂地为主,以现在的人口分布情况来说,不具备熬煮海盐的条件。
    青州,本就是产盐重地,就近供应河北。
    鱼盐之利,也是春秋齐国之所以称霸的根本原因,垄断海盐的齐国向诸侯列国征税,想不争霸都难。
    袁绍当年雄踞河北,支持袁谭控制青州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青州的食盐。
    就目前来说,关中与河北争夺山西,即争夺形胜之地,也在争夺这里最重要的盐池。
    朝廷准备动手卡北府食盐的时候,也就是北府向河东发兵的时刻。
    食盐,极有可能是下一场战争的扳机。
    现在呢,魏监国太子曹叡有心乞降,这种大事要反复商议、衡量,不是张飞可以独断的。
    可是呢,经济贸易可以放开口子,让青州富足、廉价的海盐,去交换河北地区富裕的牲畜资源。
    第(1/3)页